首页 > 新闻频道 > 产业  
原来图书馆可以离读者这么近
2020-04-25 09:09:16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的热闹场景从馆舍转到了线上。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读者的阅读热情不逊以往:写一篇书评,分享独到的心得;录一段视频,晒晒自家的书房;看一场直播讲座,回味经典里的故事……

2019年年底,嘉兴市图书馆“火”了:一家知名商业杂志评选“2019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嘉兴市图书馆名列其中,榜单中还有故宫博物院、华为等公众耳熟能详的名字。

很多人在纳闷,为什么这个只有150多名员工、不多公共预算的图书馆,一年之中能开展5000场接地气的活动和课程,和读者的距离贴得这么近。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图书馆总是围着一道道无形的“篱笆墙”,或者馆藏乏善可陈,或者服务封闭落后,让很多读者难以亲近。

但在如今的嘉兴,“篱笆墙”不见了,图书馆变了模样。

帮助读者跨越数字时代获取信息的鸿沟

家住枫杨坊社区的任建芳有点急。

任建芳今年70岁,儿女不在身边生活。疫情期间,无论坐公交车,还是进菜市场,到哪都要扫健康码,她对着手机反复摆弄,可就是不知道怎么申请。在嘉兴市图书馆的“夕阳红E族”老年电脑使用培训班微信群,任阿姨发出了求助信息。这个培训班,任阿姨是春节前报的名。原本3月开课,可疫情打乱了计划,同时报名的100多位老年读者都进了微信群。

收到任阿姨的求助,培训班老师、嘉兴市图书馆信息技术与服务部馆员杨柳就通过微信远程指导,任阿姨终于领到了健康码。可没过几天,任阿姨又来求援:她忘了怎么才能找到健康码。再次帮忙,总算是解决了任阿姨的问题,但杨柳想,很多老年读者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一对一指导效率太低,而且老年人需要反复指导,不如把这些内容拍成教学视频,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得到了馆里的支持,杨柳和同事们马上行动,录制的第一个视频就是《老年人健康码申请和使用指南》,15分钟的内容只谈两个问题,“怎么在手机上申请健康码”“出入的时候,怎么给别人看健康码”,这些都是任阿姨遇到的实际问题。

“老师慢慢地讲,我慢慢地听”,“实用,转给爸妈啦”,“这也太鼓舞人了吧,爷爷奶奶一定要好好加油!肯定可以很棒的”……在视频的弹幕里、在微博的评论中,全国各地的读者反馈纷至沓来。在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协助下,《怎样用手机买菜》《怎样用手机挂号》等课程陆续出炉,同样受到欢迎。

在嘉兴市图书馆,“夕阳红E族”老年电脑使用培训班已经有12年的历史。最初只是教老人们用电脑,后来又加入了智能手机的使用培训。

“除了针对老年人的培训,以帮助农民工兄弟网购火车票为切入点,每年春节前后,我们都会举办‘帮兄弟回家’新居民信息素养系列培训班;针对普通市民,我们有‘市民E学堂’,及时讲解各种新技术。‘红十字生命E课堂’则是通过急救视频播放和现场模拟演练,为读者普及急救知识及心肺复苏方法。”在嘉兴市图书馆馆长沈红梅看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有责任帮助读者跨越数字化时代获取信息的鸿沟。

图书馆原来有道“篱笆墙”,把老年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挡在了外面。拆了这道“篱笆墙”,他们与图书馆的距离更近了,与这个时代的距离也更近了。

让乡里能享受和城里一样优质的服务

“梅家荡里的青鱼,水中徜徉;闻川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运河上的商船,来去匆忙;住宅小区里投射出璀璨的灯光,清澈河水里倒映着美丽的夕阳。”一年前,在嘉兴市图书馆王江泾镇分馆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上,长虹小学学生杨李奕馨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描写家乡风物的散文《运河魂》。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李奕馨历历在目。

而再往前一年,杨李奕馨和王江泾镇上的许多孩子一样,从小在京杭大运河边长大,对运河再熟悉不过了,但对同样就在身边的图书馆,就有些陌生了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