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1复制的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亮相,并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开放参观。这是全球首例可移动3D打印复制洞窟。
依托高精度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云冈石窟在千里之外的浙江省杭州市迈出了“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三维重现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万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在云冈石窟现存的45个主要洞窟中,第12窟又名“音乐窟”,开凿于公元5世纪,前殿后室,入深14米,宽11米,高9米。岩壁上雕刻了丰富的天宫伎乐形象和中外乐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宫廷交响乐团”,在中国音乐舞蹈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如何让这处不可移动文物“行走”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得以观摩品鉴?
2016年8月起,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云冈石窟研究院合作,对第12窟进行了高保真三维数字化数据采集。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对合作团队提出了殷切希望:“让云冈石窟走出去,是我们多年的愿望。一定要把效果做好,对文物负责。”
合作团队经过多次实验,最终决定采用由浙江大学研发的一套解决方案:三维扫描+三维打印。
前后历时3个月,团队对云冈石窟第12窟进行了52站三维激光扫描,拍摄了5.568万张照片,再经过摄影测量计算和人工交互三维处理,成功建立了第12窟的高保真彩色三维模型。
经过20台超大型工业级3D打印机24小时不停运行,历时大约13个月,110块模块全部打印完成。在型准上,这项巨大体量的三维重现工程,误差小于2毫米。
拼装“石窟”
石窟不是一天建成的。
1500年前,假设每天有30名北魏工匠参与工程,他们需要用大约7年时间斩山、开窟、造像,最终完成云冈第12窟的营建。
1500年后,今人如何再造一个云冈石窟?
2020年初,5个工人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复制版云冈石窟第12窟在浙江大学的搭建工程。
科学家团队把外围长宽高约为14×12×8.3米的复制版云冈第12窟,分割成了110块拼装模块,每一块的长、宽都在2×2米左右,重量约为50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