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在夏都二里头,感受中华早期文明精粹
2020-09-11 08:28:14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新华社郑州9月10日电 题:在夏都二里头,感受中华早期文明精粹

  新华社记者王丁、桂娟、双瑞

  日前,记者穿过碧绿平旷的田野,抵达河南偃师。立于二里头遗址,心中感叹:3000多年前,这座夏代都邑里的先民,可曾想过,其子孙后代竟然成就了今日泱泱大国?

  二里头,一个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耀眼的名字。自发现以来,这处距今3800年至3500年的遗址不断带给考古人惊喜。学者认为,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论,二里头文化就是重瓣花朵的花心。

  “二里头文化与都邑的出现,表明当时社会由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到广域王权国家阶段,这个态势犹如从‘满天星斗’到‘月朗星稀’,由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曾长期主持二里头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认为,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

  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序厅,迎面最醒目的是一尊大禹雕像,以此代表夏代的开始。

  大禹治水、禹划九州……这些深植于中华民族记忆中的故事,究竟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事?作为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由于缺乏足够的考古证据,夏是否存在一度引起学界争议。

  1959年,史学家徐旭生率先奔向传说中夏朝城市最集中的地区,即河南中部的洛阳平原及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一带。他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的一处遗址。

  迄今为止,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和宫城、都邑中心区主干道网以及官营作坊等重要遗迹,出土文物数万件。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为我们展现了夏王朝的社会生活图景,让曾被认为是虚构的历史变成真实可信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二里头遗址让人依稀看到曾经辉煌荣耀的王朝气象。

  经过文献史学、考古学、测年技术科学等学科合作研究,证实夏朝是客观存在的,夏史是基本可信的。这个论断已成为学术界共识,也被了解考古材料最新进展的国际学者普遍接纳。二里头遗址为夏都也是学术界主流观点。

  在二里头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多项“中国之最”: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以及一件长70厘米的绿松石龙形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