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别人家的书架,为什么充满魅力
2020-08-17 13:28:06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别人家的书架,为什么充满魅力

  朋友来我家,多半会有蹲下来的时刻。无他,都是因为我那书架的特殊构造所致。那是一个从淘宝购得的立式书架,纯白色的格子参差错开,以适应不同体积的书本摆放。没有万历柜的文雅,也缺少系列精装本林立的震撼,可它就是能轻轻松松让房间里的装饰画、摆件和植物都失了色,牢牢锁住来访者们的目光。

  我曾有意做过一个小实验,发现每次去厨房切完水果回来,对方往往正“屈尊”一蹲,好细细打量最下面一排的“书景”。

  与“书非借不能读也”相通的,是“别人家的书架总是充满魅力”的道理。它首先满足的是窥视和拜访他人灵魂的欲望,因为书架是私人化旨趣最直观的呈现,通过人的外表看起来模糊不清的,扫一眼书架便一目了然。

  《纽约客》杂志曾专门通过一组漫画揭示道:看完别人的书架,不对对方品头论足是多么困难。布满“必读推荐书目”的书架,怎会不让人产生“困在高中时期”的印象?在零星几本书边还挤个鱼缸的,也难逃“有风格但肤浅”的判断。唯有高高的书架堆放着略显杂乱的书,最好旁边再备上个书梯,才会被赞“真正的读书人”。

  当然,真正的读书人有时是不愿轻易把书架示人的,或许是因为其间掩映着太多思维的痕迹,或许是因为那是内心深处最私密的“瓦尔登湖”。所以据说平时待人总是很亲切的董桥先生,在被邀拍摄家中书房场景时,都会立即笑着打断:“不行不行,这种事怎么可以,可不能让那么多人看。”

  根据主人风格的不同,逛书架的乐趣点也会有所差异。对于比较熟识的朋友,大可以直言不讳地互相点评,顺便揶揄下译本和版本选择的失手。比如我那本中学时期购买的《红楼梦》,就总被吐槽选得太不专业。所以此后入手经典书目时也学着讲究起来,至少要先跑到豆瓣上比一比版本优劣再定。有时候在书店里翻到一半的书,也会意外地在朋友的书架上发现,于是只要一个眼神,便能借回家继续轻松读完。而有些朋友的书架,则是自带“警钟”功效:每当看到其中最新被码上的学术书籍和从头至尾的勾画与笔记,自己都会默默发誓把封存在书箱里、阅读徘徊在五页左右的哲学经典重新翻出,争取这回一次看完……

  比起书籍本身的静默无言,逛书架其实是一个能引发讲书和聊书的动态过程。爱去书店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同感:无论宣称自己怎样兴趣广泛,我们对于其间书籍信息的接收总会被既有经验限制。就像我每次去外国文学一区,就习惯性直奔自己熟悉的海明威、苏珊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