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术报 原标题 七夕节丨艺术与爱情最相配
近年来,随着时代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节日受到了不小冲击。这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上古传说中,农历7月7是天上痴男怨女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现如今,七夕情人节慢慢已成为青年男女们追崇时尚、表达爱意的一个特殊节日,甚至还波及了不少中老年。七夕节无疑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现代的年轻人对各种五花八门的节日早已熟视无睹,但对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却还是充满着一种浪漫的期待:看电影、逛商场、烛光晚餐、选礼物、送鲜花……而古人在这个时候的休闲娱乐则是:赏月、做女红、丢巧针。若是身怀书画之长的文人墨客,又会怎样秀出自己的笔底恩爱呢?七夕节,其实书画与爱情故事最相配!
清 陈枚 桐荫乞巧
37×3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说说中国画里的“情人节”
■王一舸(作家、编剧、艺术策展人)
七夕是中国传统重要节日,现在逐渐演变成“中国的情人节”。在国画里,这个节日也相当有体现。
以前关于七夕的画,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一类,表现现实的。一类,表现神话的。
傅抱石 七夕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
现实画|七夕
表现现实的,主要是画当时大家怎么过这个节。
现在都说七夕是“中国情人节”。原因就在于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团圆”。但是古代画里的“七夕”,和织女关系很大,牛郎很少出场。表现现实的画里有一个主题,叫做“乞巧”。
“乞巧”,就是“乞求灵巧”。
女人(可能也包括凑热闹的小孩),在这一天,向织女祷告祈求自己“灵巧点儿”。具体内容就是许多针对女人的传统游戏。比如,对着月亮比赛穿针线。把绣花针放到碗里的水面上,不让它沉底儿,看映到碗里的影子是直是弯等等……
总之,不离针线活儿。就是所谓“女红”。本着中国人专事找专神的思路,这事儿得拜拜织女。
虽然出发点是功利的。可具体操作起来相当欢快。其实就是给自己找个节日做做游戏乐呵乐呵而已。毕竟在古代,娱乐项目没那么多,女性的日常生活也不总是多姿多彩的。
五代 佚名 唐宫乞巧图(局部) 大都会博物馆藏
据考为五代的《唐宫乞巧图》,可算是表现现实题材里最棒的一幅了。因为它远看貌似是亭台楼宇那种的“景物画”。可是我们进一步放大细节。看到那些小碟碗了吧。这些就是给“乞巧”过节做的准备。估计没错的话,就是我上面说的,把针放到小碗水里的那种游戏……
明 郭诩 乞巧图
还有包括署名明朝郭诩的《乞巧图》、清代陈枚的《月曼清游图册》等等,都是这类表现“乞巧”的佳作。
《乞巧图》这种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只有外表形式变化,内容基本稳定。几个姑娘一碗水,斗斗花针扯扯嘴。无非如此。这可是也真能说明中国人生活状态的稳定性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