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祥先生
中国著名油画艺术家、教育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李天祥于2020年2月5日22点11分在京辞世,享年92岁。其代表作品包括与夫人赵友萍共同创作的著名油画《山花烂漫时》《路漫漫》、《寒凝大地发春华》、《曹雪芹故居》等,并出版有《写生色彩学》《色彩学》《李天祥、赵友萍油画人像写生》《李天祥、赵友萍油画风景写生、《俄罗斯古典素描集》等专著。
李天祥,1928年生于上海,原籍河北省景县。1946年以油画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徐悲鸿先生任校长的国立北平艺专,师从徐悲鸿、吴作人等名师。1950年毕业期间创作《林祥谦就义》获一等奖,被徐悲鸿推荐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1953年由徐悲鸿推荐并考取了第一届赴苏联留学生,进入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毕业创作《儿童图书馆》被学院收藏,并获得“美术家”称号。归国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画室主任教授、全国美协理事、油画学会顾问、俄罗斯列宾美院名誉教授。1985年出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兼任上海美协副主席。
“中国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大多具有振兴中国油画的雄心。” 苏联留学期间,他意识到中国油画的根本问题是 “色彩”没画好,中国色彩观念和油画色彩观念不同。例如中国色彩观念认为墙是白的,地是灰的,看的都是固有色。而油画中的“色彩观”则完全不是这样,常常同一种物品有不同颜色的表现。这是根据光线的转移和反光等各种情况影响,所画物体的颜色并不是固有色。所以,李天祥关于油画色彩的观点对中国油画界影响颇深。在绘画上,他也特别重视色彩表现,色彩抒情写意。
艺术教育方面,李天祥一生奉献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上世纪50年代赴苏联留学归国之后,任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二画室主任教授。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究考察两年,归国后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二画室主任。1985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成立,李天祥任首任院长。在退休之后,李天祥与赵有萍、徐庆平等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支持下建立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现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并持续任教。
先生坚定地认为“艺术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百善勤为先,万恶懒为首”。他用一生践行徐悲鸿的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对徐先生支援抗战的义举怀有深深的敬仰。他继承恩师的衣钵、重视教育、循循善诱,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古稀之年为同徐庆平一起创办徐悲鸿艺术学院、培养中国艺术人才竭尽所能、奔走呼号。
李先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在徐悲鸿艺术学院创办初期,这对伉俪把自己积蓄的拾万元拿来创立“新芽”奖学金,鼓励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李先生自带强大的“气场”,满怀爱国的赤子之心和革命理想主义。校园里,常常看见李天祥先生和赵友萍先生步履匆匆,瘦小精干的李先生与身旁身材挺拔、风度翩翩的赵先生相映成趣、形影相随如同神雕侠侣。他们为新生的学院设计课程、物色师资、指导教学,事必躬亲。他们相偕走过三个月的“寒冬”,为我们迎来了校园的“春天”。在先生的力邀之下,钱绍武先生、靳之林先生来为学生讲座,讲人体速写、讲本原文化、讲民间美术……
时代中的一粒灰尘,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时代塑造了李天祥先生,也让他为这时代亮起一盏启明灯。
如今,李先生走了,在艺术与艺术教育事业中燃尽了一生,愿先生在另一个世界再开杏坛,畅快抒情!先生千古!艺术精神永存!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