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文凌)由昆明市文史研究馆编撰的《聂耳:从昆明走向世界》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的许多材料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其中,150幅历史图片再现了青少年聂耳的成长轨迹。
昆明市文史馆供图
昆明人民市政府参事室主任、昆明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厉鸿华介绍,本书的撰写团队由地方史专家、文博专家、社会学博导、音乐学博士后、历史学博士和资深媒体人组成。
书中采用的史料选自云南省博物馆馆藏6000余件聂耳文物,文稿采信了第一手资料和大量聂耳亲属、友人的回忆文章。全书还编入了大部分由云南省博物馆提供的聂耳的历史图片150幅。本书除披露了研究发掘的一些从未公开过的史料外,还首次整理了聂耳生命最后90天中发生的故事;首次走访了当事人揭秘聂耳墓的3次搬迁内幕;首次以聂耳生长的昆明地域文化为背景,深入研究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环境对聂耳产生的影响,用新的视角向读者推出了一个真实的聂耳。
据课题组成员、昆明市文史馆馆员、高级编辑王晓洁介绍,“国之歌者”聂耳的一生仅走过了23年零5个月,而他短暂的生命中,18岁以前都是在昆明度过。聂耳生在昆明、长在昆明、学在昆明,身后葬于昆明西山。但课题组在走访中惊讶地发现,九成昆明人不了解聂耳的生平,八成昆明市民不知道聂耳就是一个昆明人,甚至小学三年级音乐通用教材中竟然错写了聂耳的出生地。尽管有关聂耳的史料较多,但从没有人对聂耳在昆明的历史印迹进行寻踪和研究昆明对聂耳一生的影响。
昆明市文史馆供图
云南省博物馆迄今馆藏6000余件聂耳文物,包括聂耳日记、书信、曲谱、照片、生前使用过的乐器,聂耳家人和国内外媒体对聂耳的纪念文章等文物,甚至还有从未公开的昆明市政公所(民国时期的昆明县政府)颁给聂耳的传习证书,上面明确地标识着聂耳的昆明户籍。
为深入研究聂耳的一生,课题组成员在昆明甬道街聂耳故居、聂耳上过的学校进行实地探查,采访了聂耳的侄女聂丽华。课题组还前往上海和无锡, 在上海电影博物馆,见到聂耳手写的《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在上海民间收藏家中找到《义勇军进行曲》第一版黑胶唱片;在无锡鼋头找到了鲜为人知的聂耳旧居,系1934年聂耳创作举世闻名的《开路先锋》和《大路歌》的遗址。
昆明市文史馆供图
“聂耳的公众形象一直以来被公式化,以至于在很多青少年眼中,这位人民音乐家严肃刻板远离人间烟火。” 王晓洁说,通过对聂耳的成长经历的研究,我们发现聂耳是一个接地气、有天赋、活泼、勤奋的阳光男孩。
(文化副刊部编辑)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