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要闻  
《这就是中国》:零距离“思想广场”讲述中国故事
2019-11-30 07:34:53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余冰玥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沈杰群)11月28日,“东方卫视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国内首个采用“演讲+现场互动”形式呈现的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由东方卫视联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观视频工作室和观察者网于今年一月联合推出。节目以亲身经历和身边真实的事例作为切入点,它以新颖的样式和国际化的视野在受众中引起广泛反响。

  研讨会上,来自思政、传媒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与节目主创人员,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话语”等话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认为,《这就是中国》为理论类节目提供了诸多启迪。高长力建议,传播上可以组织公益展播、制作短视频等扩大该节目的效果,转型提升上可以尝试对话,例如让主讲人和和外国人对话,形成更直接的沟通桥梁。

  《这就是中国》主讲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曾走访100多个国家,对中国道路有着深入思考和研究。张维为认为:“原创性的中国道路研究,中国话语非常重要。而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是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国际话语这三种话语的组合拳,我们反击也要有这三种话语的组合拳。”

  节目的现场观众面向全体网友招募,不分地域、不分职业。节目中,观众围坐在演讲者周围,形成零距离的“思想广场”。演讲者不回避任何尖锐问题,不讲刻板套话,而观众在互动环节则可以和演讲者进行互动、辩论,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这就是中国》用代际沟通回答质疑,把时间留给思想交锋,节目中合理的争议性也给节目带来了更多关注,其时效性非常强,紧贴社会热点。“《这就是中国》是世界格局观的一次跨学科交流,在文史哲美社等多学科中,用通俗语言提炼和归纳出了一些金句。”

  《这就是中国》节目话题多样,不回避热点敏感话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说,正是这样的多样性,让主旋律节目更具真实感。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房宁则认为,“中国肯定是多样的、复杂的,如果你把中国讲成一个样子,大家认为你是在说假话”。

  《这就是中国》进入B站纪录片类排行榜前三名,观众口碑评分达9.7。B站内容合作总监晏榕分享了一组数据:“B站是《这就是中国》播放量最大的视听平台,官方帐号播出超过1300万人次,全站超过3000万播放量,30岁以下年轻受众占比达到60%,40岁以上观众占比仅10%。”

  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高韵斐介绍,自播出以来,每一期他都亲自三审。“对我而言,审片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过程,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现在正在发生的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和现实,而节目年轻人所占的比例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高,对他们而言,这是一堂非常生动的思想政治课。”

  海外平台方面,《这就是中国》上线之后,视频总观看次数超过340万,总观看时长达6000万分钟,海外传播覆盖区域达233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副刊部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热评话题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