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市场  
奋进新青年:时光荏苒,我们终成最好的自己
2020-04-27 11:18:40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Admin  分享:

她叫王丽欢,是国网河北经研院(以下简称“经研院”)设计中心线路结构室室主任。八年间,王丽欢从职场青葱成长为专业中坚,从学习摸索到自主创新,她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成长为这个奋进新时代的榜样与楷模。

打铁还需自身硬,专业引领勇担当

“八年弹指一挥间。翻看以前的学习笔记,在省院实习的经历记忆犹新。”王丽欢回忆道。她的主专业--线路结构,虽是输变电工程设计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但举足轻重,专业性也比较强,自省院从电力系统分离,河北南网几乎就没有相关从业者了。

当时在省院结构室,为了尽快掌握线路结构专业知识,王丽欢和前辈们说的最多就是:师傅,有什么我能做的吗?跑腿拿图纸也行。虽然她是实习生,但她每天和他们一样早出晚归,见缝插针做专业笔记。渐渐地,王丽欢开始接手一些入门级的设计任务。她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成长机会,对待像修改上千张图纸这样简单重复的工作,也会尽最大努力争取让前辈们挑不出错来。

回到经研院,王丽欢把从省院学到的宝贵经验,摸索着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2014年,王丽欢第一次做施工图设计,包括一单一双2条线路,共17个塔型,一个塔型大概1000多根杆件、3000多颗螺栓、1000多个节点板,尽管从满应力分析上来来回回算了5-6遍,但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施工单位反馈她,导线挂不到铁塔上。她虽然有点儿崩溃,但还是想尽办法最终解决了难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王丽欢去工程现场次数不如小伙伴们多,但凡现场出问题了,她几乎都第一时间赶到。怀孕期间,王丽欢曾赴邢台核实线路风偏放电、赴北京做超高强混凝土电杆真型试验。有人说,丽欢,你不去别人也能干。王丽欢不这么认为,她始终坚持干一岗爱一岗,爱这一岗就要干好这一岗。如果关键时刻不能挺身而出,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哪儿来别人的信任与并肩作战的决心呢?

就这样,一点一滴,一步一步,经过大家几年不懈努力,整个团队人人能独立完成杆塔和基础的结构设计计算。随着这两年业务拓宽,还承担了暗挖电缆隧道工程的设计任务,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显著提升,河北南网线路结构技术团队总算是逐步建立起来了。

善乘众人之智力,则无往而不胜也

这里的“智力”,不是EQ或智商的意思,而是“智慧与力量”。作为一个团队,经研院设计中心线路室虽然从技术专业层面分为外业和内业,但是从整体统筹、人才培养、日常工作等方面,仍是一个完整、融洽、系统的有机体。

线路是经研院户外作业最多的专业室了。线路要初勘、终勘、交桩,变电站要站址定位;当现场情况有变,复测也非常常见。无论冰天雪地,还是烈日灼灼,经常是白天野外作业,晚上整理数据,为了保证设计质量与工程进度,大家很少完整度周末。同时,户外作业也较为辛苦和危险:三伏天晒脱皮了,三九天不小心冻伤了;碰上雨雪天气,裤腿、鞋子都湿透了;踏勘地形险峻,差点儿从山坡上滑下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每次外业工作前,王丽欢都会给小伙伴们开个10分钟左右的小会,提醒他们需要携带的作业工具、务必佩戴的安全防具(防疫期间还需佩戴口罩),叮嘱他们踏勘注意事项,包括工作要点、环境情况、人身安全等。即使深知外业的辛苦与危险,在看到他们粗糙的双手、湿透的鞋袜、身上的划痕时,王丽欢还是产生了类似父母对孩子的那种心疼与心酸。

外业要干,内业设计一点也不能耽误,加上初设评审任务也比较繁重,预审、会议评审、意见编写占据了很大精力,有时也会分身乏术。线路电气和结构人员经常面临这种“人少活多”老生长谈的困境,在充分调动现有人员积极性的同时,还要不断挖掘每位员工的技术潜力。

王丽欢探索推行“打破专业壁垒,鼓励跨界学习,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全力打造能动性、机动性、联动性“三动”型班组,进一步提升组织管理能力,深化专业协调程度,在紧急艰巨任务面前,做到不慌不忙、保质保量。根据勘测任务阶段性的特点,安排地理信息系统出身的任雨牵头负责线路三维工作和学习线路电气。而工程地质出身的向梁,兼顾学习线路结构已有一年,目前正承担唐县和柏乡北阳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当然,压担子同时,还要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重点关注他们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及时妥善解决。

关关难过关关过,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为线路室室主任,除了做好专业技术的统领,不断提升管理协调、问题处理、沟通激励等方面的能力亦尤为重要。2018年,刚走上室主任岗位、尚在角色转换迷茫期的王丽欢,还没来得及静下心来好好规划一下整个室的总体工作安排,亟待解决、协调、处理的问题就纷至沓来。

当时恰逢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的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项目2项、国网河北电力科技项目1项,本来就人员紧缺的问题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特殊时期就更加突显。同时,日常的工程设计、技术支撑工作也不能耽误,加班自然成了家常便饭,外卖小哥都和大家混了个脸熟。

回想那时,记不清多少个夜晚我们伏案疾书,不知道开了多少次方案研讨会,数不清到底给国内厂家打了多少个电话……王丽欢只记得,看着猛灌咖啡的小伙伴们、听着此起彼伏的哈欠声,本来想说的关心话“大家困了累了要不都早点回去休息吧”,却在听到小伙伴们说“算出来啦”的一瞬间,脱口而出地成了“结果是啥,让我看看”。暂时被搁置的对小伙伴们的心疼、愧疚和关心的复杂情愫,在凝心聚力、并肩作战、攻坚克难的流水般飞逝的日子里悄悄酝酿,终在圆满完成主线路和T接线路间隙校验、小伙伴们欢呼雀跃时达到峰值,王丽欢的眼眶悄然泛红。

与其说是喜极而泣,不若说是苦尽甘来。关关难过关关过,她说,想想每次去工程现场解决问题,每次奔赴北京请教业内专家,做真型试验的忐忑与辛苦,被厂家误会是骗子的辛酸与无奈,个中滋味真是难以用言语描绘。

 梅花香自苦寒来。王丽欢坚信,所有走过的路、流过的汗、吃过的苦,都不会白费;那些平凡中的不懈奋斗,困境里的咬牙坚持,挫折前的毫不退缩,都不会不作数,终将助力我们成长为更优秀的人,更坚强的人,更勇敢的人,为这个美好的奋进新时代贡献己力。(张欣悦 任亚宁)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