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共和国的华诞与千年中秋的月圆在时光中相遇,当庄严的红色与皎洁的银辉在天幕下交织,我们迎来了2025年这个非同寻常的金秋。这不仅是一次时间的巧合,更是一场家国同梦、天地共欢的深情相约。在此双节同庆之际,我们以艺术之名,汇聚四海才情,奉上这场“翰墨书华诞,丹青绘月圆”2025国庆中秋双庆艺术大展艺术大展,旨在以笔墨色彩为媒介,抒写时代壮歌,寄托团圆情思。
七十六载风雨兼程,七十六载春华秋实。新中国的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是无数奋斗者用热血与汗水挥毫泼墨的宏伟画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处处闪耀着艺术灵感的火花,回荡着文化自信的强音。此次大展中的“翰墨书华诞”部分,艺术家们以深情的笔触,描绘神州大地的日新月异,书写中华民族的昂扬气韵,或具象、或抽象,无不凝聚着对祖国母亲的炽热爱恋与对辉煌成就的由衷礼赞。
而中秋那一轮亘古的明月,始终是中华儿女心中最温暖的文化密码与最绵长的情感纽带。它照耀过千古诗篇,辉映着万家灯火,承载着我们对团圆、和谐、美满的最深切向往。“丹青绘月圆”篇章中,艺术家们以丰富的想象与多样的手法,探寻月之意象,诠释秋之情怀。一笔一画之间,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辽阔遐思,也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温柔祈愿。
本次大展荟萃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艺术家的精心之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反映时代巨变、镌刻家国记忆的宏大叙事,也有捕捉生活诗意、抒发个人性灵的精妙小品;既有承古开今的传统水墨丹青,也有融汇中西的现代艺术探索。我们期待,观者能于此间,既感受到国庆的豪情澎湃,亦体味到中秋的静谧深沉;既能领略艺术语言的创新魅力,更能深切感知蕴藏其间的文化根脉与时代精神。
翰墨飘香,书写盛世华章;丹青溢彩,共绘一轮月圆。谨以此展,献给伟大的祖国,献给灿烂的文化,献给每一个奋斗着的中国人。愿我们在艺术的浸润中,凝聚力量,感受美好,共同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人间幸福团圆。
李云志,字锄禾,生于1972年3月,山东省禹城市伦镇军屯村人,当代著名书法家。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一直刻苦努力,他坚持理论与临池不可偏废,一边研习古人书法,汲取前人论书精粹,着力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书艺境界,一边本着取法乎上、碑帖互参的原则,大量临帖,朝摩夕研,勤学苦练,汲取运笔技巧、体悟用墨之道,博采各家之长为已用,从而走出了有自己风格的书法之路,其作品深受社会各界喜爱,并被国内外藏家、收藏机构等所收藏。
2024年作品入编《中国书画年鉴》1949-2024;
2023年作品入编《中国艺术名家精品典藏》;
2023年入榜大家查书法家作品值得收藏排行榜(第二期);
2023年荣获中国艺术创作珠峰奖;
2022年荣登2022年度百强艺术家榜单;
2022年被评为全国两会艺术界先锋人物。
墨海弄潮,价值典藏
——著名书法家李云志
在当代中国书法的星空图上,李云志的名字犹如一颗恒星,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了传统与现代交汇的艺术航道。他的作品不仅是纸墨相发的视觉诗篇,更是值得深入品读的文化密码,在艺术市场日益理性的今天,展现出非凡的收藏价值与投资潜力。
李云志书法的珍贵,首先源于他对书法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创造性转化。他早年潜心研习二王、颜柳、米芾等古代大家,对碑帖之学有着扎实的功底。然而,他并未止步于形似,而是将传统笔墨精髓内化为自己的艺术语言。观其作品,既有王羲之的俊逸流美,又融入了现代构成的节奏感;他的作品在法度森严中透出灵动的时代气息。这种“以古为新”的创作理念,使他的作品既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又绽放出鲜明的当代个性,满足了收藏家对“新古典主义”美学的追求。
李云志的艺术成就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大展览中斩获殊荣。这种深厚的学术背景,为其作品的市场价值构筑了坚实的护城河。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学术认可度是衡量艺术家长期价值的关键指标,它意味着作品已经通过了严谨的学术审视,其艺术史地位正在被逐步确立。
真正伟大的艺术品,其价值永远超越单纯的技法层面。李云志的书法之所以引人入胜,更在于其作品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与哲学思考。他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时代精神的感悟,乃至个人的人生体悟,都凝练于点画之间。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次精神的远征,是书家与观者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能够引发共鸣、启迪思考的精神属性,是李云志书法作为收藏品的核心魅力所在,也决定了其穿越经济周期的永恒价值。
在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李云志的书法艺术恰逢其时。他以其卓越的才情和不懈的探索,为传统书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收藏李云志的作品,不仅是收藏一件艺术精品,更是收藏一份这个时代的文化记忆,参与一场关于美与价值的长期对话。随着时间推移,其作品的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必将得到进一步彰显,成为未来艺术史书写中不可或缺的精彩篇章。
2025李云志国庆中秋双庆艺术大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