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品牌  
云南省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2020-03-27 17:17:01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本网记者 张春滨 余先龙 摄影 赵嘉)2020年3月2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在昆明召开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新闻发布会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邀请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卫健委、云南省医保局、云南省民政厅领导介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做好全省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及社会兜底保障工作相关情况、解读相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杨红琼女士;云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俊;云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良玉;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邓斯云;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志学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云南省委省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宣传组副组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田虎青主持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委省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宣传组副组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田虎青


云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杨红琼 女士


云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高俊


云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良玉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邓斯云


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高志学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教育扶贫硬件方面。一是完成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五年规划任务,累计投入347.28亿元,竣工投入使用校舍1408.68万平方米,设施设备购置资金达51.36亿元,云南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条底线”全部达标。同时,2019年启动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二是省级投入16.05亿元,完成C级校舍加固改造任务,改造面积达264.88万平方米,全省中小学彻底告别C、D级危房。三是省级统筹5.6亿元生均公用经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高速光纤网络建设工程,实现“万兆主干、千兆进校、百兆到班”全覆盖。

  教育扶贫软件方面。一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2019年人均每月补助达到562.5元。2018年起,每年对500名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的优秀教师每人给予10万元奖励,留住一批扎根乡村的好老师。二是提高农村中小学保障水平。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免费教科书和生均公用经费政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两为主”“两纳入”“同城同教”要求(“两为主”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两纳入”即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益。在农村学校普遍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增进留守儿童与家人的情感交流。三是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与省残联共同出台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指导意见,通过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持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云南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5年的93.3%提高到2019年的94.77%,提高1.47个百分点。全省129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并通过国家督导检查。云南成为全国第22个、西部第5个整体通过基本均衡验收的省份,义务教育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科技扶贫:云南省动员全社会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服务于脱贫攻坚,依靠科技人才,开展智力扶贫;转化科技成果,实施技术扶贫;培育创新主体,支撑产业扶贫,取得了4个方面的明显成效。一是动员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县,面向企业、乡村、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服务和结对帮扶,帮助贫困地区提高产业科技水平,提高贫困群众生产技能,涌现了一批以“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为代表的科技扶贫先进典型。二是面向贫困地区转化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面向全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科技项目倾斜支持政策,扶持各地培育特色产业。结合科技人员选派,编制科技扶贫“技术包”“成果包”,累计推广1000余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三是培育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在全省贫困地区培育了一大批农业科技示范园、优质种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以新主体、新机制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四是打造了澜沧科技扶贫模式。支持澜沧县选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早熟葡萄、生态养殖等产业作为脱贫产业,由院士团队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探索了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新模式。云南省委、省政府2018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