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天然植物提取物及药食同源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根据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需要,积极融入大健康生态圈建设的布局和实施,致力于功能食品活性物的研究尤其注重具有岭南地区民族和地域特色功能食品资源的发掘与开发,并以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云南为中心向全中国辐射,进行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三年转化成果139项,形成新产品100件以上,相关企业实现新增产值100亿以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突破关键技术支撑产业打造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对大健康产业发展极为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健康产业,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
华南农大食品学院研发团队
大健康产业的打造,需要强有力的科研力量支撑。功能食品及其活性物研究开发领域属于朝阳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该领域存在天然功效成分资源挖掘、富集、量效关系、代谢及其作用机制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药食同源原料研究不足,功效成分的富集配套装备开发滞后,缺乏创新功能食品递送体系的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对新型递送增效的功能食品产品研发投资力度不足以及对技术熟化研究不够,功能食品的功能和安全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学院组建了一支功能食品新原料开发以及递送增效技术创新研究团队,重点关注食源活性物的开发、产生健康效应的机制与调控过程的科学问题,在基础研究方面重点研究突破基于肠道菌群互作机制、生物钟基因调控的食源活性物的健康效应机制,并创新研究递送增效技术体系对健康效应的调控作用。团队以主动健康为导向,以健康状态的动态辨识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力求突破新食品原料功效性成分、功能成分稳态化、靶向递送等精准营养食品制造的关键技术。
学院以益生菌、中草药原料、功能性油脂、功能性多肽、功能性多糖等目前的热点和社会乃至学界关注点为目标,针对传统特色动、植物尤其药食同源、海洋生物资源优势,挖掘并富集新型功效成分资源,建立了功能食品活性物的功效评价体系,研究功效成分的活性机制,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手段构建新型功能食品活性物递送体系,研究其增效机制,进行功能食品活性物应用开发研究。近三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科技部国家行业公益性重大专项、广东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等超过100多项,申请的国家专利60项已被授权,为活性物及其在功能食品、生物医药、日化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为推动广东省功能食品活性物相关行业的发展,夯实广东大健康产业全国领头羊地位,为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奠定了基础。
成果转化绩效斐然
在致力应用研究的同时,学院积极服务社会并发挥积极作用,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机制,在技术优化、技术攻关、技术评价引进等方面进行创新合作,在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及时将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如“无苦味、高纯度持钙吸收肽(酪蛋白磷酸)制备技术及功能钙片产业化”项目,生产纯度为 95% 的酪蛋白磷酸肽、提取率为 90% ,酪蛋白磷酸肽年产量达到 10-12 吨。该项目与汤臣倍健、无限极、中山完美、伊利等大型食品、保健品企业合作,实现相关产品销售超过30亿。
新资源食品美藤果由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从秘鲁引入,该学院联合企业拿到了该项目,目前国内发表美藤果相关中文文章排第一位,在美藤果油、蛋白及蛋白肽、美藤果壳、美藤果叶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大部分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已申报相关专利15件,发表sci论文两篇,预期两年后sci论文10篇以上。现已围绕美藤果挖掘和开发了在美容养颜、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降尿酸等功效方面的美藤果系列产品20种以上,目前美藤果在我国云南乃至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对一带一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健康产业相关研究与开发将依托“药食同源”饮食文化基础,结合现代营养学、食品化学、中医药保健与生物科学等多领域的研究理论,开展各种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和产品精深加工,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方面综合提升,以逐步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功能食品科学发展之路。(封梅康)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