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云
都说“二月二,龙抬头”,很多朋友对“龙抬头”三个字的理解,只有“这一天可以剃头了,剃头之后精神地抬头走路”,如果让古人听到,恐怕要摇头叹息,因为“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跟剃头虽然有关,但绝不仅此而已。
以灰撒地绕水缸
二月二日,在古代节日中有个名字叫“中和节”,相传这一天是土地爷的生日。《京都风俗志》曰:“城内外土地神庙,香火不绝,游人亦众,又有放花盒灯香供献以酬神者。”而“龙抬头”三个字则与二十八星宿有关,代表龙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在整个冬天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面,“二月二”前后一段时间,代表龙角的“角宿”会从地平线上出现,仿佛酣睡的巨龙醒了,抬起了头颅,预兆着大地回春,春耕季节即将开始,所以这一天吃的饭食,都要带上个“龙”字。《帝京岁时纪胜笺补》上说:春饼要叫龙鳞,米饭要叫龙子,面条要叫龙须,饺子要叫龙牙,馄饨要叫龙耳,还要喝龙井茶……特别有趣的一个习俗记载在《燕京岁时记里》:“闺人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与此同时,乡民们要用灰,从门外开始撒,一路蜿蜒着撒到厨房里,而且要旋绕水缸一圈,名为“引龙回”。点点滴滴都能感受到人们对龙的尊重、热爱,同时又充满了亲昵。
此外,在宫廷和民间,“二月二”这一天还有很多的习俗:明代刘若愚在《酌中志》里写到,这一天皇宫会撤去过年的各种彩灯装饰,标志着这个年算彻底过完了。老百姓会把黍面、枣糕、麦米等物,用油煎了食用,或者把面粉和稀了摊成煎饼吃,名曰“熏虫”,《康熙宛平县志》对此的解释是,一边让百虫蛰伏,一边引龙以出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