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致力盔甲工艺的文化传承(新国潮)
西湖栖霞岭南麓,岳王庙殿宇巍峨,青石甬道上的一队士兵头戴红缨,甲胄齐整,气势威武,步伐铿锵,可谓“兜鍪冲矢石,铁甲生风飙”。这是铠甲爱好者团体“殿前司”正在展示名画《岳家军将佐图》中的仪仗。立于队伍之首的“将军”魁梧挺拔,披一副色彩鲜明的山文甲,对着岳飞像恭敬地行了一个叉手礼。他就是在抖音上名声大噪的“殿前司-胖虎”,也是长于设计和制作工艺的甲胄师陈凯。
甲胄是头盔和铠甲的合称,也被称为盔甲。虽然历史悠久的中国甲胄已退出了现代战场,但甲胄文化和蕴含在其中的民族情怀并没有湮灭。陈凯结合古代典籍和出土文物,精心设计和制作中式铠甲,在钻研手工技艺之外,也通过线上线下的讲演、展示等活动,普及甲胄知识,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年少时开始追寻铠甲梦
多数人对铠甲的印象,停留在影视剧和博物馆中。把铠甲复原发展为自己的职业,陈凯坦言,是源于年少时的铠甲梦。
陈凯出生于1989年。在电子游戏和连载漫画风靡亚洲的上世纪90年代,各国的铠甲武士角色给小陈凯留下了深刻印象。高中时期,年龄稍长的他开始观察中国古代铠甲的形态,思考影视剧里的铠甲和真实的中式铠甲有何不同。这些问题在陈凯心中生根发芽。他对甲胄文化的兴趣日渐浓厚。
陈凯大学主修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家人支持下,在西安经营起一家收入不错的手机店。不过对铠甲的热爱,促使他一有空闲时间,就从网络上和历史著作中挖掘铠甲知识。甲胄修复专家白荣金的《甲胄复原》是“甲圈”的经典著作,也是陈凯打开铠甲世界的启蒙书。但知识积淀只是第一步,真正进行制作时,他依然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作为零基础新手,陈凯对着一堆零散的甲片多次揣摩,反复试错,“不合适就剪掉重来,做完后不满意又拆”。经过整整一年的尝试,陈凯终于独自完成了他的第一套手工铠甲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