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古书复活记》,用镜头记录了一批用自己的修复技艺让古书传之后世的“古籍守卫者”。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春夏秋冬四季轮替更迭着窗外的岁月,他们就是在这样的默默无闻中,用代代传承下来的修复手艺让破损的古书复活。
在纪录片《古书复活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如宋元时期最大部头的应用类书籍《事文类聚翰墨全书》、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海拔近4500米的西藏寺院山洞中发现的珍贵藏文古籍、破损严重的民间戏曲抄本等,都被妥善修复,得以重生。
从传世实物看,宋版书是现存最早的印本书。宋版书,称得上是全世界最昂贵的书籍,因为刊印精美,装潢考究,加上水火兵灾影响等,传至后世的少之又少,因此呈现出独特的文献学价值,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黄丕烈,就将自己的藏书楼称为“百宋一廛”。廛是指房屋,百宋一廛的意思是百余种宋版书放在一间屋子里,所以黄丕烈是当之无愧的藏书大家。
古籍是这样保存和修复的
中国传统的纸张,有“纸寿千年”之誉,距今传世最早的纸质档案,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平复帖》,在历经1700多年后依然保存完好,主要原因要归功于其书写载体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