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中国石窟寺迎数字化保护 在重生中“永生”
2020-11-17 14:23:42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中新社北京11月16日电 题:中国石窟寺迎数字化保护 在重生中“永生”

  中新社记者 应妮

  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研究室主任宁波依然记得,2007年,云冈石窟第33窟外,还可以看到两尊菩萨的衣纹。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更明显的是一些窟内最北侧的壁画和造像,记者日前在现场看到,因为紧贴山体,常年渗水导致壁画湮没,造像更是模糊不清甚至退化成一个平面。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大石窟寺抢救性保护力度,2022年底前全面消除石窟寺重大险情。建立石窟寺安全长效机制,同时加强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利用,持续开展石窟寺壁画、彩塑、雕像、洞窟、摩崖石刻和海外中国石窟寺文物、敦煌文书等数字化工作。

  事实上,云冈石窟的数字化建设早就起步。2014年,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了“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突破三维数据采集、运算、存储与应用等关键技术,探索出一套适用于高浮雕文物的数字化方法,成功完成云冈第3窟、第12窟和第18窟的等比例打印复制项目,佛像表皮的缺损、风化在复制过程中都得以如实展现,实现大型文物移动展示和虚拟漫游。

  并不是没有走过弯路,宁波坦言,此前曾借鉴敦煌石窟的数字化采集方法,到实践时才发现并不适用,“敦煌数字化的对象主要是壁画,而云冈的主体是高浮雕造像,后者空间结构复杂,不仅有众多错落的小雕像,还有很多精湛的镂空雕刻,这和平面数字化完全是两套体系。”

  龙门石窟则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实现了佛首的“数字回归”。

  今年9月,一件一比一3D打印的佛首由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员安放在奉先寺北壁一尊等身立佛的残像上,佛首和残像的两个断面完全吻合。这也是国内流散石质造像文物首次实现“数字回归”。

  佛首原件藏于上海博物馆,系该馆1957年在北京购得。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推断该佛首被盗于1923年后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