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科界黄河文化与黄河文化地标理论研讨会日前在河南省武陟县举行。“悬河头,百川口”,黄河至此高原入平,千里“悬河”,起于武陟;千里长堤,起于武陟;千支万流,结于武陟。
武陟黄河文化历史悠久,有“中国黄河文化之乡”之称,“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浓缩了历代治水文化,人民胜利渠引黄工程是新中国治黄与利用黄河水沙资源的成功创举。
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
从大禹治水到祖乙迁邢,从邢人作丘到雍正堵口,从新中国修建人民胜利渠到引黄植稻……自黄河流域有人类聚居以来,武陟都是人们治理黄河、利用黄河的主战场。一部武陟发展史,就是半部黄河变迁图。
上古时期,伏羲时代著名的无怀氏部落便在西陶镇古城村一带聚居,数千年来,武陟一直处于黄河文明的核心地带。
邢人作丘,扬名武陟。
据史书记载,古文明时代的邢人,用堆起土丘的方法来抵御洪水。可不要小看土丘,就是它开创了人类主动抗击水患的先河,这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在中华文明史、中国河防史上意义非凡。它映射出了我们祖先不屈的抗争精神,开启了武陟人抗争不止、瑰丽独特的治黄文化。
禹王治水,建功武陟。
大禹治水,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典故。大禹跟武陟的渊源非常深厚,据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覃怀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