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昕
如今的艺术生态缠绕着太多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艺术界本身对作品去芜存菁的运作机制有时运转不灵。知性与批判性的艺术探讨常常因为某些艺术家、画廊、艺术机构的利益渗透而被边缘化。与此同时,艺术圈里很多时候对于艺术作品的评论,或限于浅层的介绍性文字,或杜撰一套谁也看不懂的话语“阐释”体系,更多的是关于作品是什么,或者可能是什么
在学界看来,艺术评论应该是伴随艺术创作发展的,甚至推动、导引艺术创作的发展。艺术家和观众真正需要的艺术评论,是能够指出艺术家看不到的那一面,是在回答好或不好之余,能够对作品提出建议,为观众提供合适的欣赏路径。振聋发聩的艺术评论甚至足以影响艺术史走向
为观展而排起长队,为精彩的展品而耐心等候,正成为时下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之一。艺术展览热了,但是真正引领观众的艺术评论却显得缺位。当下能够针对艺术本身作出有质量、有见解的分析、评论还不多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