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要闻  
东莞樟木头:“好人”如星 熠熠生辉
2020-08-11 15:43:21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2020年伊始,十四亿中国人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被迫关在家中。奔赴在东莞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人们走出惶恐的阴霾,也感动了中国。

7月,东莞市274位战“疫”模范共同登上了“东莞好人”的领奖台。其中6名来自樟木头镇的“东莞好人”,他们主动请缨,奔赴一线,为疫情防控、服务群众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来自平凡的岗位,却用不平凡的态度,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来自樟木头镇的“东莞好人”的感人故事。 

挥别孕妻奔赴战场

陈达金:樟木头医院内一科主治医师

1月24日,陈达金告别怀孕5个多月的妻子、3岁的女儿和高龄的父母,作为首批抗疫战士入驻市定点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开展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来到市第九人民医院后,陈达金与新的战友们临时组建了新科室。“刚开始时这里只是一层空房子,各种软硬件尚未配备,连搞卫生的人员也没到位。”陈达金回忆称。

那段时间,陈达金不时想起离家时的情景。早上,妻子挺着孕肚,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流眼泪。“一定要安全回来,要保证!”面对妻子的叮咛,陈达金沉默了。他觉得自己亏欠了家庭太多,可疫情当前,作为监床一线医生,去最前线抗疫是他的基本职责。

1月27日,科室里只剩下6.5号手套了。因为防护需要,进入隔离病区或出车必须要戴上两层手套。对于平时戴7.5号都嫌小的陈达金来说,两层的小手套勒得他十指发麻胀痛。这时,他想起了他的妻子,几个小时硬是忍了下来。

“我老婆现在怀孕五个多月了,女儿也比较小。现在是困难时期,但我相信都会过去的,这边疫情好了,我就能回去了。”陈达金说。

退伍军人城管铁军

彭泽林:樟木头城管分局办事员

1月20日,彭泽林带妻女回到湖南老家。

1月23日,武汉封城。

见形势严峻,彭泽林心想,疫情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扩散,樟木头也不例外。于是,彭泽林告别家人,匆匆赶回樟木头。

彭泽林说:“要像一颗‘钉子’那样,牢牢地钉在战‘疫’一线。”

自加入抗疫一线以来,他联合检查点站岗执勤检查,深入辖区的出租屋、花园小区协助做好疫情防控排查工作。后来,他被安排到医学观察点,分饭菜、派洗漱用品、收快递、送外卖、到火车站接送居家隔离人员及家属等工作接踵而来……

面对观察点内的100多间住户,彭泽林每天忙得像只陀螺,偏偏在这个时候,家里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妻子的叔叔因意外不幸离世。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除了心灵上的打击,彭泽林还旧病复发了。

3月20日,彭泽林因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支出,导致老毛病痛风发作,腿脚疼痛难忍,甚至无法站立。而为了支援防疫工作,彭泽林没有停下脚步,吃了几片去痛片,咬咬牙又投入到防控工作前线的当中。

“这是作为‘退伍军人、城管铁军’应有的责任和担当。”面对疫情防控工作,彭泽林说。

成功救治百名患者

肖谏凤:樟木头医院护理组长、主管护师

1月24日,东莞市吹响“疫情防控”工作的集结令,从全市各医疗机构抽调了189名骨干力量到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市第九人民医院。

肖谏凤是其中的一员。她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年,拥有“ICU、呼吸科、急诊科、外科、传染科”等多学科临床护理经验,还曾参与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

肖谏凤回忆起抗“疫”的日子,不由笑了。刚来到市第九人民医院时,大部分设备都需要临时组建,当时肖谏凤参与了重建隔离病区,包括“科室布置、业务培训、熟悉岗位流程、工作职责”等软硬件的建设。

肖谏凤所在的病区随时要出车、接收病人。厚重的防护服每天一穿就是6小时、佩戴护目镜常常被雾气笼罩……重重压在她身上的远不止这些,还有病区内的紧迫感、风险性、心理压力以及病患的不安情绪。

在市第九人民医院奋战抗“疫”的56天当中,肖谏凤一一克服各种不适和困难,用她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全身心地参与成功救治100名患者。

在完成市第九人民医院抗“疫”任务后,肖谏凤回樟休整一个多月后,再次接到重返病区的通知,于4月20日火速再次出征,继续参与疫情防控和救治。

“在疫情防控和救治这种危难的关头,自己刚好有能用得上的技术和经验,无论多辛苦、多艰难,都要主动扛起这份责任和担当!”肖谏凤如是说。

抗击非典抗击新冠

熊叶晖:樟木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

1月23日,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作为参与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医生,熊叶晖如愿加入到排查一线。

2月2日,熊叶晖收拾行囊走进了密接集中隔离区。

在隔离区里,熊叶晖亲自整理、消毒房间,为隔离人员监测体温、观察状态、疏导心理、配送物资。

每天,雾气模糊了熊叶晖的护目镜,防护服里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熊叶晖迎着朝霞披着星辰往返隔离区与酒店,每晚临睡前,她必做的事便是拿起手机,关注全国各地疫情的最新消息。

“都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有担当的榜样。”熊叶晖如是说。

耐心开解危重病患

贺希:樟木头医院门急诊护理组长

2月20日,贺希入编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区重症ICU,成为东莞第三批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

进入驻地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后,贺希分管4个危重病人。

贺希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认真用心地护理每一位分管患者,遵医嘱测MAP、CVP值,根据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调节相关药物泵速,吸痰、鼻饲、定时翻身、记录大小便等等。她强忍头晕、头痛等缺氧症状,基本没有停歇护理操作。

贺希回忆,当时有一位老年危重患者,他全家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情绪激动。贺希看在眼里,心里不好受,于是每天开解他,跟他讲解国家的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信心、救治成功的案例,用自己的执着打动他,鼓励他一定要坚强。

后来,在她的帮助下,老人重新树立了信心,亦配合治疗。贺希这才露出了笑容。

逆行而上驰援武汉

黄新武:樟木头医院 ICU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2月9日,41架飞机从祖国四面八方齐飞武汉。黄新武就是其中的一员。她说,在武汉抗“疫”的一个多月里,她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2月 19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C舱迎来了令人难忘的一刻:7名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他们纷纷对医护人员表达谢意,有一位小病友还给方舱医院送来了自己制作的贺卡。

“他们每天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长达8小时,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高强度的救治工作让他们疲惫不堪。看着他们戴着冒满水蒸气的护目镜,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付出。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表达谢意,只想对这些白衣天使深深鞠一躬,对他们说一声,辛苦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一定要注意休息,武汉感谢你们,我们是生死之交!”读着出院病友给方舱医护人员留下的感谢信,黄新武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她说,自从送别C舱第一个出院病人,看到越来越多病人出院,至方舱医院正式休舱,是激励她战斗的力量。“我只是做了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最想做的、最应该做的事。”

(刘献兵、卢佳)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