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要素式审判法
“倾心”让他案结事了人和,“精心”让他调研成果累累,“潜心”让他理论转化实践。他就是淮安市淮阴区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三心”法官刘龙。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了近十年来全省法院调研工作先进个人,刘龙榜上有名,荣获“全省法院调研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还多次被评为省、市、区三级调研工作先进个人,先后被授予“市优秀工作者”“区青年标兵”等荣誉表彰。
普法讲课
“倾心”办好每一起案子
“永远不要让你的诉讼技巧超过你的良知。”这是刘龙法官信守的法律格言。
2018年7月,刘龙在审理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倾尽全力为一位拾荒老人撑起了“半边天”。
一次意外,拾荒老人骑着三轮车不小心撞伤一位行人。一方是孤寡老人,无儿无女;一方家庭经济困难,要求赔偿,怎么办?
为了使案件纠纷得以化解,刘龙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他既不能让拾荒老人“雪上加霜”,也不能让被害人“吃哑巴亏”,他辗转双方之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十余次反复协调,受害人终于对拾荒老人的境况表示理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获得锦旗
调解成功后,老人将筹措到的赔偿款付至受害人,对着刘法官一声接一声说“谢谢”。
细心的摸索着案件的“症结”,顺着焦点,一点一点地破解难题,缩短心与心的距离。自2012年办理案件以来,刘龙法官始终注意法、理、情的交融平衡,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精心”雕琢每一篇调研
推开刘龙的办公室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摞到半人高的书本,一张办公桌被挤得仅剩下电脑前的一点空隙,“书团锦簇”,怡然自得,刘龙就是在这样的办公环境下细斟慢酌每一篇调研。
“会办案、善调研。”这是该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滕威对刘龙的评价。
2009年8月考入法院至今,刘龙一直是调研领域的“排头兵”,沉心俯身,精耕细作。荣誉的背后,是他一直默默无闻地付出。加班加点搞研究是“家常便饭”,每年都自掏腰包近万元购买法律书籍进行研读,“笔耕不辍”,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一入调研深似海,他却乐在其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审判是法官的本职工作,调研是提升法官审判能力的重要手段。“调研是更高层次的审判”,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从最基础案例着手,关注审判实践中的难题,研判具体问题,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提升调研能力,可以更清醒地看清现实中的问题,正所谓:“只有入乎其内才能辩细察微,故而言之切中肯綮,出乎其外才能鸟瞰全局,故而行事尽显高致雅量。”
“潜心”运用每一个成果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二字,只有创新才能让事物‘活’起来。法院调研不能停滞于白纸黑字,调研成果要实现其价值必须回归现实、回归当下。”刘龙法官对调研的作用认识清晰。
刘龙在审理案件、司法调研的同时,善于谋划创新。
他参与的“品质司法助民企”项目,紧紧围绕区域发展大局,开展巡回审判、法官大讲堂等系列创新活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面对当前多发的涉企纠纷,他还推动成立“有话好好说”调解工作室等特色创新项目,积聚力量、诉源化解矛盾纠纷。
在保障当事人基本诉讼权益的前提下,他积极探索要素式审判法、改革庭审模式、推行简易式文书,提升审判效率,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至28天。效率提升后,当事人认可度也大大提高,法官也从堆积如山的文书中得以“抽身”。
让数据“说话”。从事审判工作十年以来,他审结各类案件1081件,妥善审结葛某诉某公司债权转让等一批疑难复杂案件,无一错案,无一起案件引发涉诉信访。他在国家级、省级媒体上发表调研文章近30余篇,参编的《最高人民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新释新解》,合著的《要素式审判法》,得到审判实务界、法学理论界的一致好评。(作者:陈婷婷、华威)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