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要闻  
北京读诗会在承恩寺举办
2019-12-31 12:43:44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桂杰)岁末年终,围炉读诗,辞旧迎新,由北京石景山区作家协会、北京读诗会主办的读诗会在承恩寺举行。

  北京有一座神秘的寺庙,不受香火,不作道场,据说500多年来没开过庙门,它就是承恩寺。承恩寺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庙门前悬挂的匾额“敕赐承恩寺”是由明武宗亲赐的,在清朝期间曾经历了三次重修,所以现在还保留着明初的建筑风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古树参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安静的承恩寺内,诗歌像冬日暖阳,照在每个人身上。16首来自俄罗斯、美国、奥地利、中国的诗歌,16位来自不同行业,从事不同工作的读诗人,轻声读诗。

图为活动现场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狄金森:《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在深深的大海底下/在条条漫长的黑夜。/犹如一匹奔跑的马/横穿过你无声无言的名字。(聂鲁达:《冬季写的情歌》)

  ……

  这些读诗人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协会员为主,有银行职员、旅馆服务员、教师、律师、退役警察、茶商、杂志主编、导演、自由撰稿人,以及康巴藏区妇联的工作人员。

  “北京读诗会”发起人李成恩说:“诗歌如阳光在生活中没有边界,每个人都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来读诗,靠近诗就靠近了你的内心。在承恩寺如此清净的地方,读各国诗人的经典好诗,也读我们自己写的诗,仿佛感受到诗歌抚摸肌肤、慢慢进入心灵的过程。好的诗歌拒绝大声喧哗,只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来体悟就好了。”

图为诗人李成恩

  当天的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众人读诗,且每人只读一首,让大家在听与读中去沉思诗的精神;第二阶段诗歌座谈,大家各自谈了对诗歌的认识,诗歌写作与自身生活的紧密关系,如何写出真实而自然的诗歌;第三阶段参观燕京八绝艺术馆和承恩书房。

  “北京读诗会”持续了一下午,参加活动的有李金明、岳强、山河、代志强、舒笠桦、守静笃、月影、扎西措毛、任继兵、马进彪、史锦萍、林艺、杨港、张聪慧、王茏彬、李成恩等诗人、作家、非遗传承人。

  (文化副刊部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