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古城与京杭大运河
运河八闸图
夜幕下的台儿庄古城。陈鼎/摄
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1938年拍摄于台儿庄,中国军队通过运河浮桥。
台儿庄古城重建施工现场。
台儿庄战役中子弹在墙上留下的弹孔。(陈鼎摄)
台儿庄战役军事形势图。
一场胜利
一次重生
“我们在台儿庄古城原址上进行重建,有的建筑我们建了拆,拆了又建,力求恢复原貌。”
中国军队的最终胜利虽为台儿庄战役画上了句号,但无情的战火却几乎将台儿庄这座曾经繁荣的运河古城化为废墟。20世纪80年代以后,台儿庄老城区渐渐被边缘化,最终变为棚户区,所幸,老城区的水系以及街巷肌理依然保留完好。
为发展旅游业并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2008年4月8日,枣庄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台儿庄运河古城恢复建设项目。
全程参与古城重建前期准备工作的台儿庄区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晓明介绍,在前期调研期间,办公室工作人员查阅了从史志办、水利局、文化局等部门以及居民手中征集到的《山东通志》《峄县志》等200余本书籍,累计搜集到相关照片、图纸500余幅,影像资料时长100多分钟。“影像资料对于重建古建筑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当时台儿庄大战中那些战地记者拍摄的照片中,不仅有人物,也有当时的房屋建筑,这些都是很好的依据。”工作人员还走访了数十位当地80岁以上的老人,请他们协助复原古城建筑样貌。“我们采访并录下这些老人的口述内容,形成文字资料,然后绘制出图片后再请他们检查确认。”
在古城重建筹备期间,先后召开了上百场规划讨论会,多位国内著名建筑、文化等方面专家反复考证、论证,最终形成古城重建规划方案。
台儿庄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潘伟参与了古城重建工程,他说,重建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要依照古城原来的样貌进行复原,要找回古城的根和古城的魂。“我们在台儿庄古城原址上进行重建,有的建筑我们建了拆,拆了又建,力求恢复原貌。”
据潘伟介绍,台儿庄古城重建工程以“留古、复古、扬古、用古”为理念。留古,即保留历史遗迹。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保留了53处大战遗址、3公里古运河、11座古码头、960米古驳岸以及古船闸等水工设施;复古,即恢复原貌,依照“原基址、原空间、原风貌、原本材料、原有工艺、原籍工匠”的六原则进行重建;扬古,即在按照现代审美标准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继承和创新;用古,即保留传统工艺,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应用现代“休闲业态”,实现古今互融。
古城重建历时4年,于2013年基本完成建设。“重生”的台儿庄古城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共建设完成1088座单体建筑、10条主街、108座桥梁、218座院落、120个码头、2.7公里城墙、6座城门。古城刚建好试运营的时候,大门打开,当地很多上了岁数的老百姓进去之后,激动地说:“对,当初就是这个样子的。”
台儿庄古城自2010年试运营以来,已有500余家商铺落户,3000余人于此就业创业。累计接待游客5000余万人,其中,2017年接待游客581.8万人,营业收入达3.47亿元;2018年接待游客701.6万人,同比增长20.6%,营业收入达4.26亿元,同比增长22.8%。古城被确定为中国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行走在台儿庄古城,游人不仅可以欣赏昔日运河重镇的风貌,还能领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古城内的谢裕大茶行,由浙江茶商沈绮于雍正年间建造,原名为苏杭茶楼。咸丰七年(1857年),苏杭茶楼被徽州茶商谢正安收购并更名为谢裕大茶行,原建筑毁于战火,如今,茶行于原址重建,成为一处游客休闲区。在这里,我欣赏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
55岁的表演者惠忠刚介绍,山东琴书由起源于明朝鼎盛年间的丝弦演变而来,是一种较难学习的艺术形式。“它要求演员巧妙地运用语言进行叙述,脚下踏着节奏,手里还要拉着丝弦烘托唱腔和故事情节。同时,演员的表情神态也要配合故事的内容表达出喜怒哀乐。”惠忠刚8岁开始对山东琴书产生兴趣,14岁拜师学艺,18岁开始独自走街串巷进行表演,并最终登上各大舞台。能将这门艺术传承并发扬是他最开心、最欣慰的事。
据台儿庄古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丰富业态,台儿庄古城持续引进并推出多样、新颖的观赏与体验活动,逐步将台儿庄古城打造成融汇运河文化、大战文化及鲁南民俗文化的展示基地。柳琴戏、南狮表演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全天不间断展演是古城旅游的一大亮点。此外,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对“夜经济”也进行着探索。夜晚,古城内灯光、声音、水韵融为一体,游人可乘船于密布的水网中游遍全城,欣赏两岸的夜景。岸上,火龙钢花、鲁南皮影戏等夜间演艺正在进行,营业至凌晨的美食小店也随时等待着游人光顾。
“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与京杭大运河相依的“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以新的样貌焕发了生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台儿庄古城景区提供)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