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要闻  
苍溪县“三扶持”助推残疾人稳定脱贫
2019-11-26 09:32:40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广元市苍溪县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针对残疾人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和部分残疾人因残因病返贫现象,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扶贫工作大局,与社会各项事业同部署、同安排,采取“医疗扶持、智力扶持、资金扶持”的“三扶持”举措,不断探索贫困残疾人脱贫的新路径,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脱贫、维权、社会福利等方面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全县有各类残疾人2.53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从2014年的6740余人,锐减为现在的570余人,残疾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6.64%下降到8.46%,基本实现了“优势互补、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

医疗扶持,让贫困残疾人有脱贫信心

}B4DURZRRF2RQ`(R7803O2D.png

残疾人往往都有严重的自卑情绪,如何在脱贫奔康过程中提振他们的信心?通过医疗扶持,让他们的身体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能自食其力或最大限度地参与生产生活是首要任务。该县依托三门县技术优势,投资120万元在五龙、文昌、石马等12个乡镇建起了“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中心”,每年可保障超过600名残疾人得到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该县持续加大对精防机构托养经费投入,2019年完成贫困患者免费服药220例,免费住院100例,心理疏导关爱服务残疾人650余人。装配大腿假肢11例、小腿假肢15例。为415名贫困残疾人适配了基本辅具,救助贫困家庭听力残疾儿童5人、脑瘫儿童48人。在县人民医院和县康复医院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20例。同时该县利用“爱耳日”“爱眼日”“全国助残日”等专门节日,广泛宣传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知识,扩大社会影响,增强残疾人的法制观念。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90余件次,办结率100%,无一起集体上访事件发生,开展法律咨询及服务9人次,为残疾人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五龙镇三会村村民张平,31岁,初中文化,12岁时患重症肌无力,常年依靠轮椅,无劳动能力。母亲杨晓兰左股骨粉碎性骨折,虽恢复较好,但行动不便。考虑到张平有一些电脑基础,该县残联和三门县有关部门决定引导张平从事电商,通过直播和网店的形式来销售土特产品,让其母亲在家闲时制作松花皮蛋,由专合社收购或由电商售出。截止2019年10月底,该户实现网上土特产销售20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

智力扶持,让贫困残疾人有一技之长

0(%]GZPJ@KLX```[XAH[G~1.png

残疾人因不同程度的身体功能障碍,他们大多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如何以知识和科技来弥补身体不足,让他们借助外力,催生内生动力,自行站起来?该县安排扶贫资金近70万元,专项用于开展全县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动两地“人才互动、资源互享、信息互通、能力互促”的工作格局。自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三门县残联先后3次来苍溪县利用优势智力资源、技术资源,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开展心理疏导和培训,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发展模式及时与县残联交流。2019年6月、10月,台州、丽水等市残联在该县举办了“2019年苍溪县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26家企业提供了90个就业岗位,17名残疾人远赴浙江省实现就业。该县同时注重对残疾人的技能培训,分别在鸳溪、三川、东青等21个乡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583人次,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522人次。近年来,该县行政事业、企业55个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114人,163名贫困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21人实现自主创业,5690余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该县把残疾人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纳入全县园区总体规划,在资金、人力、物力上给予重点倾斜。三门县拿出专项资金50万元,在该县建成“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可望解决55名轻度精神、智障残疾人通过“工疗”的就业方式,稳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逐步实现早日回归社会生活。该县舒之恒鞋业公司2018年实现产值3500万元,出口创汇300万美元,纳税105万元。现有员工181人,其中残障人士42人,且月均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公司还免费提供中、晚餐和住宿,帮助贫困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资金扶持,让贫困残疾人有稳定的致富产业

T(AGOG`VMFAI$0GBVG$VBIC.png

贫困残疾家庭想致富缺乏资金怎么办?该县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中安排残疾人“股权量化”专项资金40万元。按股权量化模式,在东青镇东台村、浙水乡梁山村签订了“藤椒”种植东西部扶贫协作股权量化协议,对2个乡镇22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进行扶助(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5人),按5000元/股入股实施每年不低于5%的保底分红,每人每年保底分红可望达到1000元。

好的产业是残疾人贫困户脱贫奔康的重要支撑。该县一方面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000余万,分别建成亭子、八庙、彭店等乡镇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建成中药材育苗基地200亩,川丹参良种繁育基地500亩,中药材初加工厂房6000平方米,其中加工厂按项目资金保底分红给贫困残疾人,年人均增收约600元。另一方面鼓励有发展意愿、发展能力的残疾贫困户,建设增收自强园,通过辛勤努力,自强发展挖“穷根”,同时千方百计、多措并举拓展贫困残疾人收入渠道,使之稳步提升,不致于返贫。该县鸳溪镇七宝村四级肢体残疾人张菊英,2015年回乡创业但苦于资金不足,该县残联多方筹措资金12万余元,帮助其流转土地80余亩,建成“鸳溪镇惜缘家庭农场”,种植黄精、白芨、夏枯草、瓜蒌等中药材,还养殖跑山鸡、土鸭等,当年即脱贫摘帽,现在年纯收入基本保证在15万元以上。2018年张菊英的农场被广元市残联授予“市级残疾人‘双创’示范基地”。五龙镇双树村“独臂斗士”冯明武在自家80亩猕猴桃“自强农场”内套种20亩雪莲果,还带动返乡人员程诗俊、何仕强等5名残疾人户种植猕猴桃50亩;带动候兴发、孟锦贤等2名农户养殖生猪,目前年出栏生猪80余头;还带动程德光、候兴双、何朝勋等户农民建圈800平方米,养殖生态土鸡1500只……

到2019年底,该县已建成标准化“自强农场”1.56万个,发展特色产业4.3万亩,辐射全县39个乡镇的3300余名残疾人,可实现人均增收5600元。“自强农场”有效带动贫困户自强发展挖“穷根”,也因此成为当地村民脱贫和防止返贫的“双保险”。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