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要闻  
桃花源也会成囚禁地,人生绝境需要“问津”
2019-11-20 13:39:07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齐元皎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蒋肖斌)在每个人都成为媒体终端之后,真正的“我”何处安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小说《问津变》,或许能提供一种新的疏解路径。近日,《问津变》作者计文君与著名批评家、作家李敬泽一起,“问津”人生,思考真善。

  “问津”一词究竟何意?李敬泽与读者共同提出疑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最后一句“后遂无问津者”,意为再没有来寻访、探求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了。有很多个瞬间,我们也需要心灵的庇护所,可以容我们安顿栖息,但这也容易混淆为逃避或者虚无。

  《桃花源记》中还有这样一句话“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是绝境,庇护所也会成为囚禁地。问津,既是对苦难的理解,也包含对过于直接的路径的思考与警惕。对于计文君及其笔下的人物来说,逃避现实是迈入绝境;问津,才是开始正视欠缺、理解苦难、面对困境。

  计文君说:“小说家不负责给答案,小说家只负责提问题。”把生活中的困境与矛盾一一镶嵌到故事中,以一种俯视、透视的角度,用虚构出来的人物映射现实的人生,是计文君写作的特点。同时,我们也能从她笔下的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现场观众表示,计文君有强大的人物塑造力,小说《问津变》主人公艾冬和甘田其实就是我们,他们所面临的困境甚至绝境,也是我们每天要面对的。计文君笑言,艾冬这样的女性在生活中能躲多远就躲多远,“除非你有自虐倾向才去和一个心性如此复杂、情感如此细腻的人交往”。

  李敬泽评价,计文君是一位很有风格的作家,能把人生的残酷和不可言喻的各种问题,复杂精细又从容地描写出来,“计文君是一位有文化的小说家,‘有文化’并不是说在作品中引经据典、长篇阔论,而是无论在何等狼狈艰难的人生境况下,她还是把笔下人物呈现得优雅和开阔”。(文化副刊部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