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市场  
《文冠果专家马成福20年的成长之路》
2019-11-06 11:12:31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马成福原来是一位关注生态的报告文学作家,由于写作《流血的石羊河》,与抗旱节水的文冠果一见钟情,从此矢志不渝研发文冠果20年。他创办了西北文冠果基地,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的难题,被业界称为“文冠果杂交之父”和“文冠果产业的拓荒者”。

文冠果历来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他从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入手,利用控水育苗、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和塑料包根等措施,解决了移栽成活难题;他从全国56个地方购买了文冠果种子进行杂交育苗,发现哪一棵挂果早、挂果多就采下来,进行第二代育苗,至今已经进行了7代共20年时间,终于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种苗,从而为文冠果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光似水,生命如歌。他20年如一日,开拓创新,艰苦创业,以实践理论宣传为一体,带领白银市干旱山区农民种植文冠果43万多亩,把鲜为人知的文冠果做成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兴产业。不仅如此,他还把文冠果产业扩展到了整个北国大地,甚至还走到了四川、重庆、江苏和贵州等南方地区,走出了一条从报告文学作家到文冠果专家的传奇人生。

马成福的中国梦是发展文冠果,美化祖国大地,带领广大干旱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解决食用油危机,健康炎黄子孙,造福中华民族!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9年7月,鉴于马成福在文冠果行业扎实的实践技术和超强的理论功底,他被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甘肃省职称改革办公室破格评审为农民技师中级职称。

文冠果还是木本油料树种、经济树种。其种仁含油量较高,可以作为食用油和生物柴油的原料。其花、叶、果皮等器官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国家高度重视文冠果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并予以积极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已经明确将文冠果列为木本油料树种。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发布了《文冠果油》(LS/T 3265-2019)行业标准。我局专门成立了文冠果工程研究中心,支持文冠果良种选育、产品开发等科学研究。

blob.png

(马成福与他培育的高产文冠果)

千秋大业文冠果  千花一果无人问

有一种树被称为神树,她的寿命长达2000年,千年的古树还能开花结果。

有一种油被称为神油,她被用来敬佛和点长明灯,能让高僧活佛健康长寿。

她就是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国宝,园林中的奇葩。她是我国北方珍稀的木本油料树种,又是珍贵的旅游观赏植物,也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水土保持树种,还是珍贵中药材,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文冠果是中国国宝级的树种,人工栽培文冠的果历史比较悠久,庙宇、宅院里很早就有栽植。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文冠果没有作为经济林大面积栽培,但对文冠果油的利用却比较早。在古代出土的皇家陵墓中,长明灯用的燃料就是文冠果油,它耐燃,无烟。在西藏、青海、内蒙等地,寺庙里的僧侣把文冠果油作为食用油或佛前长明灯用油。

文冠果古称“长寿果”,为历代宫廷养生珍品,《本草纲目》捧文冠果为养生至宝。传说古代佛家、道家、儒家在养生过程中都要服用文冠果茶,故称“养生茶”,被广大消费者称为“失眠救星”“痛风克星”。长期饮用可以起到利尿、止血、去风湿、减肥和降尿酸、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以及治疗失眠、痛风、胃炎、胃溃疡、前列腺炎,还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保护心脑血管等功效。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油是高级药食兼用油,更是天然保健品。在藏、蒙佛教界把文冠果视为神树,把文冠果油称为神油,只有活佛和少数高级僧侣才有资格食用。文冠果油是极品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品质好于橄榄油,为食用油之王。文冠果油具有消化血液脂质物,软化血管,消除血栓质,阻断皮下脂肪形成,降低血脂、胆固醇的特效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特别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文冠果油的神奇之处在于含有3.7%的神经酸,能补充大脑营养,修复大脑创伤,利于婴幼儿大脑发育,可增强记忆,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被科学家称为“脑黄金”。神经酸是各国科学家公认的唯一能够修复疏通受损大脑并促使神经细胞再生的双效神奇物质。神经酸的缺乏将会引起脑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脑瘫、脑萎缩、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抑郁和精神病等脑部疾病,甚至可引起脑部衰竭死亡。人体自身很难生成神经酸,只能靠体外摄取。

文冠果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树。在陕西合阳县有一棵文冠果,已经1700年了,还能开花结果。在河南夏邑县有一棵文冠果,已经1200年了,依然根深叶茂。

blob.png

(陕西省合阳县1700年文冠果)

然而,文冠果也是一种孤独的树。老百姓都把文冠果称为神树,他们说只有菩萨才能栽活,一般人是无法栽活的。野生文冠果在我国北方分布很广,人工栽种的百年古树却极其稀少。她在兰州只有一棵,就在工人文化宫,两年才开一次花。她在北京只有三棵,分别在法源寺、大悲寺和故宫。如果追根溯源,这些树不是高僧大德,就是达官贵人栽种的。由此可见,种活一棵文冠果有多么难了。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她抗旱节水喜光,又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上天恩赐给北国大地的摇钱树,恩赐给炎黄子孙的养生珍品。她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为什么文冠果产业却几起几落,始终发展不起来呢?主要就是因为文冠果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

让西北绿起来  让农民富起来

甘肃景泰是马成福的故乡,往北30多公里就是茫茫腾格里沙漠。他在沙漠边上长大,吃尽了沙漠的苦头。景泰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多风少雨,年降水量仅100多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左右,干旱、风沙、霜冻、冰雹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风吹石头跑,拉羊皮不粘草”就是这里的气候特征。

马成福的人生理念是心怀善念,佛慈天下。1968年8月,他出生于甘肃景泰,现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专职从事报告文学写作,共发表600多篇约800多万字报告文学作品。

他是一位关注民生、关注生态的报告文学作家。他曾经写作了《流血的石羊河》《全球生态危机》《中国粮油危机》《发展文冠果  绿化大西北》《如何解决13亿人的食用油危机》《大力发展文冠果  解决食用油危机》等生态和忧思文章,更是一位生态建设的践行者和文冠果的研发推广者。

马成福于2000年为河西走廊生态危机而呼吁的报告文学作品《流血的石羊河》,荣获由中国新闻出版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社、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武警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新世纪之声”《共和国颂歌》征文评选二等奖。

blob.png

石羊河生态危机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温家宝总理自2001年开始批示十多次,2001年成立了石羊河流域管理局,2005年6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获国家正式批准,近期重点治理实施项目总投资47.49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将对石羊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武威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亦将对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后来,马成福根据石羊河的治理情况相继写出了《温总理的牵挂》、《为了温总理的重托》和长篇系列报告文学《温家宝情系甘肃》。

马成福自2000年采写《流血的石羊河》开始,就走遍了河西走廊的每一片土地,深深地体会到了河西人民因干旱缺水而遭受的疾苦,深谙河西走廊、祁连山和石羊河流域的生态危机和水危机,因此他一直在苦苦思索治理干旱和风沙的良策,寻找一种既抗旱节水又有经济效益的树种。最后马成福认为唯有种植这种树,才能把生态建设搞好。

在一次采访途中,在寸草不生的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马成福看到几棵生机昂然的文冠果,他心底立马升起“发展文冠果,绿化大西北”和“让西北绿起来,让农民富起来”的决心和信心。由此,马成福在景泰创办了西北文冠果基地,带领团队不畏艰难险阻,开始了文冠果研发和创业的漫漫征程。

马成福说:“在研究培育文冠果期间,我失败过很多次,但依然没有放弃,也正因为一次次的失败和多方面的研究,让我掌握了文冠果之所以移栽成活难的原因,主要是人们没有重视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

兰州有一句俗话说:“在山上种活一棵树, 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2012年7月,马成福在兰州新区承包了一片荒山用做文冠果造林。那里是湿陷性黄土,老百姓称“立性土”,挖下去几十米都是尘土飞扬的干土。在没有水的艰苦条件下,他利用水车拉自来水种活了50万棵文冠果,在水秦路形成了一道绿色的风景线,无疑成了兰州新区荒山造林的排头兵。

有人问他:“为什么你的苗子移栽成活率高,而别人的苗子移栽成活率低呢?”

马成福认真地回答:“我的苗子是穷人家的孩子,别人的苗子是富人家的孩子。穷人家的孩子到哪里都能生活,而富人家的孩子到贫困人家就活不了啦!文冠果是深根性树种,在水肥充足、光照强的条件下,一年就能长二米多高,杆长得高根就扎得深,挖苗时只能带二十公分,而且主根发达了侧根就弱了,所以移栽成活率就低。我的苗子严格控水控肥,一年只让它长四五十公分高,杆长得矮了主根就短了,而侧根就发达了,移栽成活率就高了。别人每亩地育苗多达几万棵,我每亩地只育几千棵。苗少了空间就大,根系就粗壮发达,成活率自然就高了。另外,我们挖苗之后,还要根据文冠果根失水较快的缺陷,进行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和塑料包根等繁杂的措施,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

目前,文冠果还不是一个成熟的行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往往野生资源丰富的地方,文冠果产业前期发展就较快,后期却陷入了低产的死胡同。文冠果大都是由野生采集而来的,低产是它的主要特性,因此没有经济价值,历史以来都没有形成产业。

在谈及种子杂交时马成福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就是土里刨食的孩子。小时候,我随父亲到田里播种,不小心把红胡麻(即亚麻)和白胡麻种子混在了一起,按照常规是不能种植的。那时家里非常困难,父亲也没钱购买新种子,无奈只好凑合着播种了。结果胡麻产量却一年比一年高,而且病虫害也很少。有一年,村里的胡麻都生症绝收了。只有我们家的胡麻长势喜人,还获得了高产。因此,我从小就深刻地认识到种子杂交可以提高质量和产量。”

对于马成福而言,2000年实在是令人惊喜的一年。马成福刚刚研发文冠果的时候,就意识到文冠果存在“千花一果”即低产的严重问题。因此想尽办法从全国56个地方购买了文冠果种子进行杂交育苗,发现哪一棵挂果早、挂果多就采下来,进行第二代育苗。马成福知道种子会变异,所以就这样一直进行了五代,于2016年才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种苗。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马成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的文冠果种苗都是六代之后的高产种苗了,因此不再进行人工干预,让她自由杂交繁殖。这样高产性能就越来越稳定,高产种苗就越来越多。

一般文冠果都是三瓣的,也有个别四瓣的, 但马成福培育的高产文冠果却出现了大量四瓣五瓣的果子。

马成福说:“这不是我特意培育出来的,是她自己长出来了。我是一个外行,不会人工授粉。我只不过把56个地方的文冠果种子混在一起杂交,然后让他们自己传花授粉自由恋爱,就长出了四瓣五瓣的果子,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通过马成福精心培育的文冠果苗子,两年就开始挂果,多的挂到了二三十个, 长着长着就垂落下来了,有的甚至倒伏了。有的苗高才三五十公分,就挂了很多果实,这让人匪夷所思。有人说,那么小的树,就能挂那么多的果子,根本就不可能,那个果子是粘上去的。

世界上一般作物育苗都是春种或者秋播, 但马成福及其团队培育的文冠果却从三月一直到十月份,什么时候腾出地了,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就什么时候育苗。

马成福解释说:“这不是我研究出来的,是我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是我经常观察文冠果出苗的结果!我们春天用干种子育苗,发现每天都在发芽出苗,慢的直到两年才出完。由于文冠果种壳坚硬,出苗困难,但不容易腐烂。还有文冠果是树苗,是宿根,无论什么时候出苗都能成活,即使冬天上面的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