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品牌  
云南富宁:花甲乡“六色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2020-06-21 00:22:38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云南富宁:花甲乡“六色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花甲乡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通过产业帮扶脱贫制度,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因地制宜带动群众发展六色产业,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黄色油菜

  全乡发展油菜种植3862亩。图为戈里村委会白坟小组农田里,金黄的油菜花在阳光下光彩熠熠,微风拂过,花海摇曳。

  早春一月,草木残枯,万物未始,花甲乡油菜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迎风摇曳,灿黄一片流金溢彩,车辆行驶其间道路犹如画中行。近年来,花甲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过前期考察试种后,在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36750元产业发展扶贫资金购买油菜种子,发放给有意愿种植的建档立卡户,带动贫困户通过发展油菜产业增加收入,巩固脱贫。“那段时间地里几乎都荒了,种点油菜既能榨油还能避免土地丢荒,群众还是愿意种的。”产业办负责人徐最胜说道。截至目前,全乡发放油菜种子3500斤,种植油菜3862亩,油菜种植实现订单农业带动,年产值达280余万元,收益覆盖151户档卡户。


绿色林木

  全乡共发展1700亩茶叶,主要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发展模式,采用企业支撑和龙头牵引带动茶叶产业,年均促农增收200余万元,受益群众约200户。图为炮火茶山嫩芽吐绿,整个山头漫茶香。

  暖春三月,万物以荣,花甲山头铺满绿装。花甲村委会田平小组建档立卡户罗朝光正面带喜色察看自家杉木林,他种植的10余亩杉树,在不久以后将为他带来了数万元的收益。人养树树养人,近年来,花甲乡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念起了既能绿化又能增收的林木“生意经”,种起了“摇钱树”,绿林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截至目前,花甲乡共培育并发放优质杉木苗177万株,通过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带动全乡种植杉树约4万余亩。龙三盘村委会谷利小组建档立卡户王满章开心的说:“以前都没想过,种树还能赚钱,政府发苗,多栽一点”。除了杉树,花甲乡还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八角、茶叶等产业,打造绿色花甲,全乡共发展八角49000亩、茶叶1700亩,杉树41863亩。当前,特色林果初具规模,林木种植长势良好,预计几年后,将产生上亿元收益。达木村委会革帮小组村民刘国宏说:“这些产业都是可以长久发展的,不仅现在受益,将来儿女,甚至子孙后代都有收获,栽着总归是好的。”


红色辣椒

  全乡辣椒红日子火,党员带头全民动员,发展辣椒产业助脱贫。图为2019年8月,炮火村委会的椒农正忙着在辣椒种植基地采摘辣椒。

  桂秋八月,花甲山头一片红灿灿,辣椒收购点一派忙碌,田间地头到处是摘辣椒的身影,老百姓丰收喜悦的心情高涨。“辣椒收购价最高时达到8元/公斤,我们得摘快点,赶个好时候。”达木村委会的村民一边忙着摘辣椒一边朝着离得有些远的我们喊道。近两年,花甲乡根据自然条件,结合群众意愿,大力发展辣椒产业,2019年发展辣椒651亩,辣椒产量400余吨,按照6元/公斤的市场批发价,椒农增收约240万元,平均户增收至少1.8万元,补齐了收入短板。今年,花甲乡在原有种植经验基础上,积极实施“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在销路上为老百姓加上双保险,党委政府与砚山企业签订合同,企业在订单回购中,给予农户2.2元/斤的最低保底价,随着市场的变动来调节收购价,解决群众有产无销的后顾之忧。在有组织发动,企业带动,技术支撑,订单回收的多重保障下,花甲乡大力动员群众种植美人椒、朝天椒等辣椒共计1500亩。“辣椒我去年栽过,收入5万元左右,今年有政府大力支持,我肯定要多栽点。”正在地里忙着理墒的达木村委会主任全应刚笑着说道。“种辣椒还是很好的,家里老人没事可以栽,不累还能挣钱。”一旁的村民也笑着应和说。又是一年农忙时,走在花甲乡连绵的山路上,随处可见老百姓在忙着打塘、理墒、扣膜......“这两天肯定要忙着把这些事情弄好,过两天辣椒苗就来了,怕来不及。”那耶村委会田房小组的村民一边忙着理墒一边高兴的说道。现如今,全乡大部分农户已完成辣椒种植前期各项准备,辣椒苗一到便可全部实现栽种,2020年辣椒产业预计促农增收600余万元。


金色稻谷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扶持下,那耶梯田依托数千年的稻作文化基础,通过宣传动员群众统一育苗、栽种、灌溉等因地制宜种植优质水稻,助力村民脱贫致富。如今,那耶稻米成功向外销售,实现促农增收目标。图为九月以后,花甲那耶梯田稻谷泛黄景色,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金秋九月,破晓时分,丰收喜悦在那耶万亩梯田飘散,原生态、无污染的梯田稻米-那贡,即将离开土地走向市场,为那耶人民谋福。2019年,那耶梯田在乡党委、政府的筹谋规划下,依托数千年的稻作文化基础,通过宣传动员群众统一育苗、统一栽种和统一灌溉等,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优质米产业,并在发展优质米产业的同时美化环境力争打造旅游业,助推产业扶贫增速前进。产业已有,如何让产业为民解困,实现经济效益,花甲乡坚持一手抓产业推动,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方法,积极探索“市场+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扶贫模式,确保群众既有产业又有产品,现在,那贡米不仅实现自给自足,还通过与互联小镇建立合作逐渐向外销售。实现了供求对口,解决了群众发展优质米产业的后顾之忧。“互联小镇我们有多少米他们收多少,现在淘宝卖价39.9元/袋,节日优惠价29.9元/袋,去年还不够卖呢!”那耶小组村民兴奋说道。现如今,那耶种植稻米约2000亩,受惠群众1000余人,带动贫困户50余户。“来,我带你们看看我们那耶的梯田,不过你们现在来得不是时候,要是丰收时节,这里就是一片金色的海洋,那可壮观了。”那耶村委会村务监督主任周东占自豪的说道。


褐色油茶

  全乡共发展油茶19196亩,成为助力当地农户增收的“致富果”。图为十月以后,木垢村委会大坪和叭孟村小组的油茶园基地里油茶树上硕果累累的场景。

  霜降十月,油茶飘香,花甲山头结满“黄金果”花甲人民忙碌了起来。“有些农户要榨油的就需要赶时间,不榨油直接卖的也得赶时间,霜降后的果子价格更贵些。”木垢村委会挂村领导梁湘看着忙碌于装油茶果上车的群众身影说道。没过霜降节,油在树上歇,霜降节后多一日,茶油上树多一滴,茶油果在霜降后采摘售卖,连皮茶果价格高时可达5元/斤,茶籽价格可到10元/斤,日均增收可达600余元,为了赶上收获季节,提高茶油果收益,群众摘茶果积极性高涨。近年来,花甲乡在对油茶实行低效林改造后,油茶产业发展良好,产量明显提高,油茶出售价格也比较高,群众热情较足。当前,全乡共发展油茶约19196亩,涉及群众100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户570户,促农增收1000余万元。


紫色甘蔗

  现今,全乡甘蔗种植总面积约3000亩。图为木垢“千亩甘蔗种植基地”通过机耕方式达到甘蔗“深挖坑浅覆土”的种植要求,甘蔗长势良好。

  寒冬腊月,万物寂静料峭,但木垢千亩蔗地却热闹非凡,蔗农在蔗地里热火朝天砍摘甘蔗,寒风细雨但人心似火。“一般都是村里轮流做工帮忙砍甘蔗,三四天就能砍完,今天在这家,明天就去那家。”正在地里换活的村民争相说道。甘蔗是花甲乡群众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主要种植在木垢村委会,为更好促进甘蔗发展,让群众坚定甘蔗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等不靠,通过双手勤劳致富,使甘蔗产业真正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花甲乡充分利用资源条件优势大力发展甘蔗机耕种植,木垢“千亩甘蔗种植基地”通过机耕方式达到甘蔗“深挖坑浅覆土”的种植要求,长势良好,2019年全乡甘蔗面积2300余亩,促农增收200万元以上,覆盖农户100余户。“我去年才种了5亩多,收入还不错,今年租地种了10多亩,在家就应该多发展一点。”木垢村委会木垢小组组长在交谈中激动地说道。2020年,全乡甘蔗种植总面积约3000亩,其中新增面积600余亩,参与种蔗农户约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0余户,预计促农增收600余万元。“我们主要是不让老百姓土地得闲,让他们什么时候都有收入。尽量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入。”花甲乡党委书记韦明这样说道。现如今,花甲乡传统产业因地制宜,遍地开花,以星火之势落地生根,逐步实现促农增收,稳定脱贫的目标。(来源:花甲之声 冯廷娇)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