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直播带货质量底线 互联网营销人才将迎来高质量标准
(本网讯 记者 张春滨)当前互联网营销成为热词,大量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网络平台、MCN机构以及消费者涌入网络直播市场。“直播带货”也成为各地加快推进六稳六保、消费提质扩容、脱贫攻坚、融合创新的重要抓手,由于“直播带货”价值内涵尚未明晰、从业标准尚未确立、监管治理体系尚未完善,大量问题也亟待疏导和解决。
记者了解到,目前消费者在看待现在网络直播带货方面,普遍认为方便快捷,可以直观、快速的了解产品特点,主播会帮助和线下比价,也可以享受到更优惠的价格。但一部分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都会遇到有些主播夸大其词,特别是化妆品类产品的直播,很多会把功效夸大,甚至有些主播也会推荐一些三无产品,让消费者没有安全感或者是收到货才发现是临期的产品,承诺的赠品收不到货或者和直播时候描述的有出入等。对于有些食品类的商品,有的主播会运用一些语言技巧和模棱两可的词语误导消费者,比如大包小包,消费者收到货才发现和印象中超市里面的大小不一样,其实算下来并不便宜等情况。
大部分受访的消费者都表示,希望网络带货主播能够更规范,主播不提供虚假信息,不欺骗消费者,并且希望对主播带货有矩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对于网络主播带货的行业有一定的约束力的呼声普遍很高,消费者更希望提升直播带货行业整体的形象,而不是只有几个大流量主播可以信任,同时还包括了对主播使用普通话等具体的要求。
其实在今年5月份,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中,公布拟新增10个新职业,其中就包含互联网营销师,互联网营销人员的培训和监管工作正式进入公众视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中提出,加大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改革力度,进一步明确政府、市场、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在人才评价中的职能定位,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协调高效的人才评价管理体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市场机构以及企业、院校等作为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提供技能评价服务。
谭先生是北京一家MCN机构非凡星旭的负责人,谭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主播带货行业亟需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谭先生希望主播从形式上是多样化并且接地气,主播的表现形式通俗不庸俗,并且通过规范的行业培训,真正提高主播群体的综合素质。谭先生同时希望通过行业主管机构的干预,促进对主播带货行业运营的规范化,包括MCN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能够让MCN机构也起到对行业的监督促进作用。对主播带货行业,产品品质方面,谭先生表示,希望能够做好商品的品控,多做精品,少打价格战。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金融创新传媒研究所研究员李响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直播带货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交易平台的促销方式,是我国当前融媒体发展新形势下的一种创新产物。李响表示:融媒体所谓“融”,不只是以往所谓的手机电脑等多屏融合,更是扩展到了党建、政务、商事、金融、媒介、社交等领域的全面融合。
李响说,当前直播带货是一把“双刃剑”。究其原因,是生产商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