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重庆记者站讯 城口是重庆市唯一成建制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也是一直远离现代交通体系的“孤岛”。直辖前,城口县境内公路仅有556公里,没有一寸水泥路。直辖后虽然逐渐实现突破,但城口交通仍长期处于“无铁路、无高速、无国道、无航空”的“四无”境地,与周边城市联而不通,境内干线通而不畅,乡村公路覆而不广。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这里的交通转变可圈可点。从“通不了”到“通得好”,从“交通兴”到“经济兴”。
据了解,2016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城口是重庆市唯一进入规划范围的区县。为深入落实好规划精神,重庆市政府随即印发《关于支持城口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城口破除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把“完善交通网络体系”作为首要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2018年11月,重庆市委陈敏尔书记到城口调研时提出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交通。
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特殊关怀下,城口坚持把改善交通作为城口最紧迫的任务,牢固树立“大办交通、办大交通”理念,按照“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加快发展、补齐短板,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快融入全国高铁、高速路网,升级改造普通干线,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充分激活交通对城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
经过3年多的努力,城口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出境公路从4到9,形成“3小时周边县市通达圈”,“联而不通”“通而不快”成为历史。过去几年,城口坚持把出境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区位条件、畅通人流物流、激活资源要素、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增进与周边县市互联互通,新建经河鱼乡至陕西平利、经黄安坝至陕西平利、经巴山至陕西紫阳(在建,未通车)等出境公路,改造升级城口至巫溪公路。目前,出境公路由2015年的4条增至9条,已与7个毗邻县市实现了“3小时通达”目标,G69银百高速城口至开州段加快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形成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出境公路通道。
联网公路从2597到4266,实现“树状型”交通布局加速向“网状型”发展。坚持以旅游景区、产业园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互通连接公路为重点,织密联网路网。公路总里程从2015年的2597公里提升至现在的4266公里,同比增长64%;公路网面积从2015年的90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升至现在的130公里/百平方公里,同比增长44%。
“毛细血管”由堵到疏:“通不了”转变为“通得了”“通得好”。城口举目皆山,且山高、路远、坡陡。城口农村有句老话,“看到屋、走得哭”,生动刻画了农村的行路难。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约20亿元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 614个未通达村民小组通达工程1262公里、747个未通畅村民小组通畅工程1457公里,全面提升农村群众出行质量。目前,农客运营里程从2015年的800公里,增加至现在的1060公里,全县具备条件的农村客运班线通客车率已实现100%全覆盖。
交通建设激活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县城产业逐步实现蝶变 ,城口实现了“三变”。
第一变: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实现翻番,“交通畅”带来“旅游热”。2019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405万人次,较2015年185.93万人次增长117.8%;旅游综合收入达8亿元,较2015年2.9亿元增长了176.2%。
第二变: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和交易额均增长数倍,“交通畅”带来“农村电商热”。2019年,建成农村电子商务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成村级电商快递物流公共服务点124个,全县拥有农村电商经营主体629个,全县累计交易额突破6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7.8倍、5.5倍。
第三变: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交通畅”带来“农业热”。全县农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11.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亿元,农业龙头企业由29家发展到52家,建成产业基地19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90个,城口山地鸡、生猪、中蜂、核桃、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等7大产业都取得长足发展。(王妍)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