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海上丝绸之路与十四至十八世纪阿瑜陀耶城的国际化
2019-11-25 15:03:02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活动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开始了。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这里先后涌现出一批海上商业强国和国际化港口,14世纪中期兴起的阿瑜陀耶城便是典型代表。阿瑜陀耶城由乌通领导的泰族人于1350年建立,是暹罗历史上第二个王朝阿瑜陀耶王朝的都城,现为泰国大城府的首府。当时的阿瑜陀耶城位于昭披耶河(湄南河)、巴塞河和华富里河三条河流的交汇处,船舶经拓宽的湄南河与截弯取直的人工运河直通大海,是典型的河港,华人称之为“大城”。伴随着15世纪前期郑和下西洋以及后期葡萄牙的远洋航海活动,越来越多的东西方商船汇聚于东南亚海域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促成了此后几个世纪阿瑜陀耶城等港口城市的繁荣。研究阿瑜陀耶城的兴衰,对于我们了解中世纪后期和近代早期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阿瑜陀耶城由于其显著的地理位置优势,国际化特征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城市居民的国际化。由于阿瑜陀耶城的对外贸易十分发达,城中聚居着中国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爪哇人和马来亚人等,后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在这里常年居住。

明清时期,有大批中国人移居暹罗,通常居住在阿瑜陀耶城东南端的市场周围,阿瑜陀耶城共有“五处华人居住点,城中居住的居民五分之一是华人”;波斯人和印度的古吉拉特邦人是重要的航海商人,由于他们对阿瑜陀耶港口的管理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而可以居住在城市的中心;欧洲人通常居住在“都城西南方向的环渠对岸一带”。1511年,阿瑜陀耶王朝的统治者允许葡萄牙人在阿瑜陀耶城经商,随后双方签订了通商条约,其中一条规定,葡萄牙人可以在阿瑜陀耶城居住。16世纪末,西班牙人也来到了阿瑜陀耶城并签订了通商条约。17世纪初,荷兰人来到阿瑜陀耶城并在湄南河东岸建立了一个荷兰人村。暹罗王颂昙(1610-1628年)在位时期,“允许英国人在湄南河东岸荷兰人村附近建立一个英国人村”。17世纪下半叶,法国的传教士来到暹罗。1661年以后,法国人在湄南河对岸的都城内边缘处居住。外国人的到来也导致暹罗出现了混血群体,如葡萄牙人、荷兰人经常与暹罗妇女通婚,华人中也多有与泰族人结婚者,阿瑜陀耶王朝的居民更加多元化。

第二,城市宗教的国际化。阿瑜陀耶王朝时期,暹罗的佛教已经相当发达,90%以上的泰族人信仰佛教。同时,统治者推行宗教宽容政策,允许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宗教的存在和活动。

华人来到暹罗后,将道教、民间宗教和一些地方神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