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分别为网络综艺《超新星全运会》《挑战吧!太空》《这!就是灌篮》《幸福三重奏》剧照。制图:蔡华伟
实现内容与技术交汇,打造一批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互联网模式、体现互联网属性的内容产品;与相关产业协同生产,走专业化、纵深化、融合化的发展路线核心阅读
网络的互联互通、协助共享,将闲置时间、经验、知识、技能等沉睡资本进行挖掘,赋予其公共价值,以“开源”和“赋能”方式点燃大众创造创新的热情
扎根于网络,成长于网络,创作者要深刻理解把握互联网发展的基本逻辑、网络用户特点与核心需求,更好发挥网络综艺内容优势、形态优势、媒介优势,担负起价值引领的文化使命
近年来,国内网络综艺沿着规范化、规模化、精品化轨道发展,上线节目质量稳中有升,用户欣赏指数和接受意愿进一步增长,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持续走高。在经历“发轫”“井喷”“转型”“迭代”几个阶段之后,今天的网络综艺逐渐成长为具有时效性、创新度和影响力的网络内容形态,对于很多人而言,休闲时间“刷网综”已经习以为常、不可或缺。网络综艺正开辟出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
提质增值 锻造精品
曾几何时,网络综艺被视为小众文化产品,是低成本、“作坊式”作品的代名词。随着业态持续完善,网络综艺逐渐告别野蛮生长,产品不断优化。2019年伊始,网络综艺行业在经历急剧扩容与分化后迎来新的拐点,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新一轮调整期。当前,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大视频网站基本实现了有主有辅、有大有小、有老有新、有快有慢的立体化综艺矩阵,在总量和结构上趋于合理。不同视频平台也逐渐形成差异化、主题化的综艺布局,满足不同用户群体、不同接受场景的内容需求。
近期,网络综艺不断进行题材上的多元探索与深入挖掘,极大丰富了表现领域。一方面将既有题材细分,例如在音乐类综艺基础上打造《乐队的夏天》,在舞蹈类综艺基础上打造《热血街舞团》;一方面开拓全新题材,例如推出《挑战吧!太空》《这!就是铁甲》等科技类网综,《圆桌派》等知识类网综,《超新星全运会》等体育类网综,《妻子的浪漫旅行》《幸福三重奏》等生活观察类网综……网络综艺在题材上不断跨界拓展,让人耳目一新。
相较于传统电视综艺,网络综艺具备极大灵活性从而实现全方位、多层面创新。在叙事模式上,既有展示型又有竞赛型,既有剧情式又有纪录式,既有观察类又有体验类;在形态模式上,出现了系列节目、衍生节目、多版本节目、直播网综、微综艺等不同品类;在商业模式上,开创付费点播、创意广告等多种营收方式。借助互联网的媒介特性,网络综艺很好地实现了内容与技术交汇,打造出一批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互联网模式、体现互联网属性的内容产品。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综艺产业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主动追求与相关产业的协同效应,走专业化、纵深化、融合化发展路线。近年来,网络综艺不断与专业领域跨界合作,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据媒体报道,每200名某篮球综艺节目观众中就有一人去购买篮球,街舞综艺和音乐综艺带动街舞和音乐培训行业发展。围绕网络综艺节目的版权开发和产业联动,构建出“内容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